現在的鄭謙與環球唱片,可以說已經是攻守轉變。
環球唱片大中華區在沒找到新的盈利點之前,對于這一次與鄭謙的合作非常看重。
所以才會把當初的七三分成,直接提到了六四分。
而演唱會的舉辦,甚至都愿意讓鄭謙享受15%的門票收益分成。
這在其他歌手那里幾乎是不可能事情。
鄭謙只需要創作好新專輯的內容,其他的一切宣傳和發行,都將由環球唱片代勞,唯恐鄭謙被其他公司給拐走了。
但事實上,鄭謙對環球唱片這種行業巨頭還是很看重的
雖然眼下因為市場環境而遭遇了一些困難,但鄭謙也知道,手握無數版權的這些行業巨頭們,在未來會爆發出更耀眼奪目的戰績。
隨著知識產權的正規化,以及流媒體的迅速崛起,環球唱片等一些行業巨頭,終將反向沖擊唱片業的競爭格局以及整個上游內容的走向。
眼下正值實體唱片衰落之際,但互聯網的崛起,卻也能為這些巨頭們實現音樂產業轉型升級。
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相比較鄭謙讓任馨四處搜集網絡歌曲買下電子版權,雖然是未雨綢繆,但于環球唱片這類巨頭的版權庫來說,鄭謙搜集來的這點版權,根本不值一提。
鄭謙可是知道,未來的環球唱片,依靠音樂版權,單單是流媒體收入,就能達到數百億美元的價值。
畢竟是全球最大的音樂集團。
雖然當下在大中華地區的業務受阻,但從全球市場來看,環球音樂集團在歐洲的市場依然持續增長,雖然德意志銀行預測歐洲市場的增長逐漸接近天花板,但每年依靠長年積累下的版權,依舊讓環球音樂集團的地位和收入絲毫沒有變化。
歐洲市場基本上都被行業巨頭們蠶食瓜分完畢。
當下唯一的不確定因素就在亞洲。
所有人也都知道,亞洲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但問題是,這個市場還沒真正成長起來,畢竟人們如果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如何愿意去享受精神生活?
比如印度,雖然市場看似潛力巨大,但屬實太過貧困,不管是娛樂還是科技行業,現階段幾乎沒有巨頭愿意在這里大肆布局。
不過,大陸的經濟崛起,卻讓許多行業巨頭都看到了希望。
GDP排名連續攀升至全球第五,甚至有相關機構預測,最快明年,最遲后年,大陸GDP就能一舉超過德國和英國,僅次于美國和曰本。
所以這兩年來,所有投資行業都大肆在大陸布局。
其中,海外音樂行業的巨頭們,也都在瘋狂的簽約華人歌手、創作人,甚至還聯合地方電視臺推出許多選秀節目,每一個從中走到比賽最后的歌手,都會被這些公司瓜分殆盡。
而除了歌手之外,對于版權的收割,也是各大海外行業巨頭瞄準的金庫。
相比較國內音樂公司的不重視,廉價販賣各種版權,海外出身的巨頭反而對知識產權格外看重,大肆的收割音樂人的歌曲版權,而且各個出價不菲。
這和鄭謙讓任馨去收割網絡音樂版權的舉措如出一轍。
國內的公司都想賺快錢。
如果他們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多多布局,未來迎接版權大戰的時候,或許還可能有一戰之力。
但眼下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很少很少。
鄭謙也眼饞環球音樂集團的版權庫,但他也知道,自己孤身一人,如果跟人家積累數十年的版權庫抗衡,大概率瞬間就能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