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轎車在曰本是沒有制造工廠的,簡單來說,這輛紅旗轎車就是從中國船運過來的,在東京都屬于非常罕見的進口轎車。
而且外觀大氣,棱角分明,在這個時代登場,必然是代表著威嚴和肅穆的,特別是兩邊豎插的小紅旗,更是在一出現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矚目。
“我知道這輛車,是中國駐我國大使館的專用汽車,每當有來自中國的外賓來到曰本的時候,它都會出現。”
“是的,我在報紙上也看到過這輛車,記憶猶新,沒想到正面觀看更有味道,真是一款不錯的轎車。”
“來自中國?啊!那一定是鄭先生了,鄭先生到了!”
“鄭先生終于到了!”
整個世界科幻大會的參與者和工作人員都是小小的驚了一下,回過神來后,一個個便簇擁著前往紅地毯前迎接。
在過去一年,對于大多數科幻作者和讀者來說,《三體》的出現,宛如在枯燥灰暗的世界里綻放出的一道光,吸引著所有人的矚目。
時至今日,《三體》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兩百萬冊,并且隨著雨果獎頒獎典禮的臨近,《三體》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銷量正在飛速的攀升著。
這樣的數據,若是放在十年后,電子閱讀取代傳統閱讀的時候,可能是驚人的,但在當下,這個數據雖好,但依然不能跟歐美一些頂級的商業作家相媲美。
可即便如此,《三體》也展露出了其強大的商業能力,一部由中國科幻作家撰寫的科幻小說,竟然能在歐美取得兩百萬冊的成績,這在過去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但現在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由此便能看到《三體》的魅力,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毫無疑問,譯者斯蒂芬·金的作用是很大的,而時至今日,全球也沒有除了中文和英文之外的第二個版本出現。
這當然不是因為沒有愿意購買版權,只不過鄭謙對此要求頗高,不是說隨便找一個外國出版社就可以立即出版的,還要找到一個精通中文的外國人才行,最好是忠實的讀者,要充分的理解《三體》中各種冷門的術語作用才行。
不過,《三體》如今在歐美科幻界大熱,甚至在曰本都有大批的讀者,然而在許多亞裔的國家,卻根本沒有掀起太大的波浪,甚至都沒有人愿意去了解這部作品。
這個現象,其實在前世就已經透露出跡象了。
其中最突出的莫過于日韓兩國。
《三體》在曰本經過多次的加印。
發售當天,書冊就臨時加印兩批,第二天又加印兩批,隨后接連趕印。
在極短時間內引發閱讀狂潮,被許多曰本當代作家奉為經典。
很多行業精英都是多次在公眾場合盛贊,甚至把《三體》比肩科幻第一書。
至于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一紙廣場協議,像“智子”一樣鎖死了曰本超越美國的可能。
《三體》書中的許多畫面,都引起了曰本的共鳴。
一些磅礴的想象力,也讓很多曰本作家驚嘆不已。
他們甚至希望早幾十年出版這本書。
但在隔壁的韓國,《三體》的發售卻遭到了滑鐵盧。
很長一段時間,林林總總加起來,韓文版《三體》也只賣了四百本而已。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
我們能輕易的說出許多曰本作家的名字,但誰能說出一個韓國作家來呢?
韓國真的擁有科幻文學的意識嗎?
在去漢文化過后,韓國的文學創作陷入了最低谷。
要知道,朝鮮半島過去都是用漢語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韓國的文學、哲學基本處于匱乏狀態,除了影視和流行音樂,他們沒有正兒八經的文化,甚至可以說,韓國民眾的文化素養,不足以支撐他們讀完一部嚴肅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