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軍藝學院這邊鬧出了一點小動靜,但是觀眾們沉浸在華沙愛樂樂團的演奏當中,對此并沒有多加注意。
鄭謙等人重新回到了座位上,心情都有些沉重。
這下子,樓澤離開,整個軍藝交響樂團的主心骨瞬間就沒了。
所有學子心底都有些發慌,不過聽說鄭謙會代替許明明上場后,學子們心底才算安穩了一些。
但這根本治標不治本。
因為鄭謙好像沒有正兒八經的參加過一次排練,跟學子們之間的默契度大概率是不夠的。
哪怕鄭謙彈奏的再好,如果默契度不夠,跟整個團隊達不到靈魂和一的效果,這場演出也注定是一場失敗的演出。
鄭謙也是知道這一點的,但他沒有任何辦法,這種突發狀況并不在他的預備方案之中,他現在隱隱有些后悔,如果準備的再充足一些,或者說,來之前給所有學子安排一下體檢,那這樣的狀況大概就不會發生了。
此時,舞臺上,卡茲梅爾的雙手揮舞的愈加用力,他神情肅穆的注視著所有華沙愛樂樂團的樂手。
每一名樂手臉上也都充滿了悲憫的表情,他們的雙手在演奏樂器的時候變得緩慢而有力,頓時,一股悠揚而悲傷的曲調出現,讓得在場所有觀眾都瞬間動容。
“這是《斯彭德第三交響曲》!”
斯彭德第三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雨果·斯彭德一生中創作的最偉大,同時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曲目,他的演奏難度讓所有交響樂團都望而卻步,同時,因為太過悲傷,《斯彭德第三交響曲》又被稱為“黑色交響曲”,因為他會讓人內心深處最悲傷的情緒引導出來,繼而會讓人產生抑郁的情緒。
傳聞這是斯彭德在妻子逝世后創作的樂曲,隱藏著對去世妻子的懷念。
當然,這都是民間夸張的說辭,但也足以說明這首“黑色交響曲”的知名度了。
鄭謙對這樣的曲子不是很感冒,甚至覺得太過矯情。
但他也不得不佩服卡茲梅爾的指揮能力,在此之前,他曾在一些視頻資料中目睹過《斯彭德第三交響曲》的現場演奏,但像華沙愛樂樂團這樣能把音樂的情緒徹底展開發大的幾乎沒有。
樂手們的演奏能力固然極好,但卡茲梅爾無疑是最大的功臣。
他的指揮堪稱出神入化,把每一個樂手的演奏能力調動起來,充分的發揮他們的作用。
同樣作為指揮手的宋輝明,此時都看傻了。
卡茲梅爾不愧是世界頂級的指揮家,他雙手揮舞的動作堪稱藝術,而耳邊響起的音樂更是打動了宋輝明的心里深處。
特別在中間部分,大提琴進來的一瞬間,宋輝明只感覺內心被擊中了一般,他的眼淚唰地一下就流下來了,沒有一點點征兆。
那一刻,宋輝明只覺得這音樂悲傷到振聾發聵。
霎時間涌出的感情,強烈到幾乎要溢出來。
和宋輝明同樣感覺的人不在少數,身后的觀眾席上,不少人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捂起臉輕聲哭泣。
他們的大腦一片空白,在這音樂聲中,仿佛是找到了一個發泄口,又好像是個救命稻草一般……
“這是我聽古典音樂以來情感共鳴最強烈的一次,沒有之一!”
“盡在不言中,一個和弦足以訴說一切。”
“大提琴響起的那一剎那,是我全曲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以前聽《黑色交響曲》總認為去資中是一種無奈和悲憤,是反復發作的痛苦和壓抑。可這次聽出的感覺卻是守得云開見月明啊!不能算感動,但是一下子舒心了很多……”
“鋼琴部分反復著如歌如泣的和弦,可樂隊的旋律又給人一種溺水的人終于找到了一塊浮木的希望感。就好像在永無止境的黑暗里終是看見了一絲曙光一樣。”
“這首曲子不能在深更半夜聽啊,否則會崩潰的啊!”
現場的觀眾們感覺到一陣陣難過和悲傷,這當然是樂團演奏成功的表現,如果換成一般水平的樂隊,演奏出這樣的曲子,大概率是會引人發笑的。
此刻,所有軍藝交響樂團的學子臉色都很是嚴肅。
這是華沙愛樂樂團演奏的最后一首樂曲。
接下來,就該他們上場演出了。
可看到現在情緒波動如此巨大的觀眾席,所有學子心中都是咯噔一下。
最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這就宛如一個讀者花上三天三夜讀上了一本最愛的小說之后,腦海中依然還在不斷的閃過小說中的那些畫面,內心產生的惆悵和失落感是無法避免的。
在這種情況下,再去讀一本新書是很難把自己真正代入到情節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