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也沒有隨著大家七嘴八舌的說什么,只是笑呵呵的看著鄭謙,一臉的欣慰。
鄭謙穿著睡衣,也沒回屋換衣服的打算,看到二叔公后,就立即走了過去,“二叔公!”
“哎,哎,多多,這一段時間沒見,怎么又長高了?”二叔公笑呵呵的說。
鄭謙看著二叔公明顯蒼老的面容,心里還是微微酸澀的,雖然彼此沒有血緣關系,但小時候二叔公騎著車子在街巷賣涼茶和冰棍的時候,鄭謙一直都是免費去品嘗的主力軍。
偶爾還會幫忙看著二叔公支的攤位,也幫襯著找零錢,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才三四歲的鄭謙熟練運用了加減法。
兒時的記憶畫面鋪滿了腦海,讓鄭謙看著二叔公的時候,感覺到了時光易逝的含義。
和二叔公聊了一會兒家常,鄭偉就對鄭謙招了招手,等兒子走近后,鄭偉才低聲說:“你二叔公沒幾年了,咱們能幫襯的也會幫襯,你不用擔心,就像你二叔公說的,你的事業要緊,其他的都是小事,有生之年,你二叔公就想讓你多登上幾次《人民日報》。”
旁邊的梁蓉也嘆了口氣:“這倒是真話,你二叔公這一年來,手里就沒離開過《人民日報》,逢人就把報紙攤開來,指著你在上面的畫像和報道,跟人夸耀。”
鄭謙聽著聽著,就有些難受,但臉上卻還是露出微笑:“這個好辦,我跟《人民日報》的評論員很熟的,回頭我讓他們多登幾篇我的報道。”
鄭謙倒是沒有吹牛,因為早在鄭謙獲得了雨果獎最佳長篇,以及前不久他剛剛力挫卡茲梅爾和華沙愛愛樂團,榮耀回國的時候,《人民日報》的一些記者和評論員都是紛紛過來商洽訪談內容,不過,鄭謙因為事務繁忙,所以并沒接受這些邀請。
按照這些記者和評論員的話來說,只要鄭謙有空,他們隨時保持待命。
至于采訪內容,即便過了時事話題,也不妨事,因為鄭謙本身就是話題人物,能夠采訪鄭謙,了解鄭謙,也一向是這些記者和評論員想要做的事情。
其實不只是《人民日報》,在海外諸如《紐約日報》、《衛報》、《每日郵報》等,也都是經常與鄭謙方面取得聯系,想要獲得一些獨家采訪權。
不過,因為鄭謙的工作重心不在海外,所以一直都是保持著委婉拒絕的態度。
現在看來,多登一些《人民日報》這樣的頂級報紙,也是在某種程度上有著一定的意義。
等七大姑八大姨這邊在嘮嗑,鄭謙雖然想陪一會兒,但他實在困得不行,連連打哈欠。
街坊鄰居看到這一幕,也都很體諒,紛紛出口讓鄭謙回房休息,一個個關切之心,溢于言表。
鄭謙也沒矯情,抱拳給各位大姑大爺拜了年,轉頭就回到房間開始補覺。
這一睡,再次醒來已經是傍晚。
整個房間一片靜謐,鄭謙趴在床上,感受著這片刻的安靜,同時,腦海中靈感迸現,前世的一首首經典歌曲像是下餃子一樣出現在眼前,
一時間,無數的音符如精靈般在眼前閃現。
---
感謝夢中為你的100書幣打賞,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