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一句話,讓原本還無動于衷的馮小龍,瞬間潸然淚下。
“這電影的編劇是誰,你知道嗎?”
馮小龍突然問向程新。
程新連忙說:“第一編劇叫文森,并不太知名,是鄭謙一手挖掘出來的,對了,劇本的編寫,鄭謙也參與其中了,所以編劇有兩位,鄭謙是第二編劇。”
“這是個好劇本啊!”馮小龍感慨道。
有這樣的劇本,即便是技術一般的導演,也是能拍出來讓人落淚的作品的。
而且整部電影可謂是金句頻出,假藥販子張長林那一句“這病你是治不過來的,這世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的話,讓馮小龍簡直拍案叫絕。
這句話真的太真理了,在昂貴的醫保并不普及的年代,窮才是原罪,缺什么,別缺錢,得什么,也別得病!
人啊,只有在得病的時候才明白健康的重要,只有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才明白有錢是多么好。
“你知道怎么寫了嗎?”
影片結束后,馮小龍站起身來,看向程新。
程新連忙道:“知道,我的腦海里已經有了許多的靈感。”
“那便好。”馮小龍拍了拍對方的肩膀:“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只有類似的電影越來越多,這個社會才會更加美好。”
程新重重點頭,目送馮小龍的背影離去,而后便粉絲的拿起公文包,迅速的離開了。
他要寫!
寫下讓全國人民都矚目的影評!
因為這篇影評,大概率會將會出現在《人民網》上!
果不其然,在電影上映后的第四天,《人民網》刊發首頁評論文章:《很久沒有這么經典的中國電影了》
僅僅十四個字的標題,就已經囊括了一切。
其內容更是讓人動容和驚嘆,評論員程新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寫下了電影悲傷的內涵和格調,并且著重強調了電影背后隱藏的社會問題。
全國人民看了,無不動容。
有央媒背書,很快,無數的機關干部、學校和企業都開始帶頭組織去看《我不是藥神》。
每一個觀看電影歸來的觀眾,無不落淚。
在上映后的第五天,也就是《人民網》刊登了評論文章之后,《我不是藥神》的票房迎來了終極大爆發。
當天票房直接突破六千萬。
第二天,票房突破八千萬。
第三天,票房突破九千萬。
“單日票房破億?”
所有電影行業內的從業者注意到這越來越瘋狂的票房過后,全都是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