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五個縣,的產出卻要分作三份,一份上交國君,一份留在地方養官以及開支,剩下的一份,賞賜給相幫和叢生。”然后一指自己的鼻子“還有我,如此,土地在國君手中,不再形成公族或者是貴族成為尾大不掉,而國君每年都有收入開銷,我們三人又能每年都有一份收入,這樣誰也不占誰的便宜,又誰也不吃虧,豈不一舉三得。”
趙雍沒有轉過彎,但執政經驗豐富的肥義立刻就明白其中深遠意義了,當時將雙手一拍“先生,大才啊。”
“先生之法,是將土地和土地的管理,掌握在了國君手中,壯大了國君的實力。”肥義向趙雍解釋。
“我管他叫做加強中央集權。”趙興當即定義。
“對,這個說法好。”肥義就贊一聲:“但功臣得富貴。而沒有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也就是功臣沒有土地沒有人只有財富。沒有人和土地,就形成不了勢力,就不會對國君形成威脅。”
趙興就補充:“光有錢,沒有土地和家民,是造不成反的。就比如,未來大功而可封的,也無所謂了,因為那不過是一個拿錢養豬的虛名。”
趙雍明白了,站起來,恭恭敬敬的給趙興施禮:“先生之法,比李悝吳起等還設計的長久,并還能讓國長治久安,弟子定當推行之。”
趙興就坦然受禮,然后一臉這對我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的樣子:“要想富國強兵,當行與時俱進的改革。但改革必須要照顧方方面面的利益,才能平和的推進。若是單單為了圍護一方面的利益,而觸動其他人的利益,就會遇到巨大的阻力。最終是執導改革者死無葬身之地,推行之法最終無果而終。”
趙雍和肥義深以為然,自打李悝首倡變法,死在變法路上的英才比比皆是。李悝雖然得了善終,那是他死在了一個不讓他背鍋,而且在位五十多年的魏文侯之前。
趙興想要推行改革強大趙國,爭霸天下,但他不想成為背鍋俠,不想玩命找死。這是他的改革原則。
于是,趙雍決定按照趙興的辦法辦,將五個縣的收入,給肥義兩個縣,給趙興兩個縣,給叢生兩個縣的收入三分之一。三人皆大歡喜。
然后就是浮財了,按照趙興的比例,趙雍得一份,肥義趙興和叢生得一份,剩下的一份給死難和參戰的將士,這當然獲得了廣大參戰將士的歡呼。
一切都辦妥了,趙雍突然笑瞇瞇的問趙興:“老師,按照您的改革辦法,我當初答應你的,將代郡分封給你做領地的辦法,是不是也應該取消?”
當時趙興脖子一梗:“那不行,君無戲言,人當誠信,怎么能食言而肥呢?”
當時趙雍和肥義哈哈大笑,肥義指著趙興的鼻子鑒定道:“我現在很懷疑先生的人品。”
趙興就理直氣壯的反駁:“法不上溯。”
趙雍和肥義再次正容受教。
如果真的按照他們說的,對舊有貴族這么干,不要說別人,就一個肥義就能直接掐死趙雍。“法不上溯。”好一張遮羞布。
還有一點,趙雍將代郡封賞給趙興做領地,是求之不得的呢,目的就是要利用大才趙興為他北擋雜胡,南掐中山,東抗燕國呢。即便現在趙興后悔,趙雍肥義也會想方設法的將代郡塞在他手中的。跑?門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