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樂毅提著寶劍從城上大步下來:“城上戍卒五百,一個不落的全部解決,我們損失蹬城將士五十,大勝。”
趙興點頭:“但這一次,我不能記你功勞。因為,做為一軍之帥,不是站在你的指揮位置上指揮戰斗,卻是親自做個走卒進行攻擊,你失職了。”
樂毅淡然一笑:“主上錯了,因為,這個軍隊的主帥是你而不是我。做為軍中大將,身先士卒奮勇蹬城,是這個時候我該做的。所以,我是首蹬城者,按照軍規,我當首功。”然后得意的道:“三舍的大宅子,到手啦。”
趙興為之語結,本想找點錯,賴掉獎賞的,得,自己的損失巨大啊。
市馬關,自然是關內外的馬市,關內積攢著大量交易牛羊的物資,還有許多馬匹。
燕國公家的,當然直接繳獲,那些馬匹都是商人的,當然連根馬毛都不能動。但商賈們被好吃好喝的招待著,暫時軟禁起來,封鎖消息。
繳獲的物資,按照規矩,是要上繳國君,然后國君再賞賜回來,做到大家人人有份。
趙興就當做沒有這筆繳獲,以趙雍的名義,全部賞賜給了婁底,做為他借兵給自己的犒勞。之所以要以趙雍的名義,就是要婁底感謝趙雍,感謝趙國,加深和趙國的感情。等這樣的事情慢慢的多了,將婁煩人融入趙國,變成趙人,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是趙興的野心,既然自己和婁底都厭煩戰爭,并且以商業聯絡了感情,消弭了隔閡,而婁底還有融入中原之心,那么,最終用這種懷柔同化的辦法,兼并婁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嗎。
能不通過暴力而兼并人家的人口土地,很劃算的嗎。
對于趙興的決斷,婁底是個直性子,當然不懂周人的彎彎繞,但他對趙國的君王能如此大方的賞賜自己,還是心懷感激的。
趙興就教導他:“國君賞賜,你當上表感謝,這是規矩。”
婁底不知道這個程序,就心甘情愿的請教:“國君對我如此,當謝。不過這事我不懂,還要勞煩兄弟代勞。”
這事,趙興愿意代勞,于是,就抽了點時間,代替婁底寫了一封感謝信。趙興欺負婁底沒有文字,欺負婁底不懂自己的文字。于是,就將這封書信寫的是情真意切,表示了對原先侵擾趙地的自責,然后述說了自己的苦楚本心,請趙君同意在代郡開始互市,讓大家一團和氣的做鄰居。
在寫好之后,裝模作樣的文不對題讀給婁底聽,那內容是不卑不亢,在大義凜然的指責了趙國封鎖自己的錯誤后,建議大家和睦相處的初心。
許杰看著書信上的內容,聽著趙興口里的胡說八道,然后建議:“既然婁底大王感謝國君的恩賜,當派一正式的使節親去。”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婁底認為應該當面感謝一下人家,于是同意了這個建議。
于是許杰就得寸進尺:“按照我們周人的規矩,既然您得到了我們國君的饋贈,就應該回禮,這是人情。當然,您的回禮只是象征性的,一匹馬,幾頭牛罷了。”
婁底也認為這是人情,草原上更流行這個禮儀,于是慨然同意。
于是,在趙興和許杰兩面糊弄鬼的撮合下,趙國和婁煩,開啟了第一次的正式使節溝通交往,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安排完了這事,大軍在這里進行了必要的補給后,繼續呼嘯南下。
出了燕山山脈,便是一馬平川,趙興的八萬大軍呼嘯間,就沖到了燕都城下,速度之快,讓燕軍連城門都沒有來得及關。若不是趙興不想將事情鬧到不可收拾,為了不讓婁煩人真的糜爛了這個千年都市,現在,趙興就不是在城外吆五喝六虛張聲勢,而是和燕王噲在燕王宮里促膝談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