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碼加高了,趙興相當得意,笑著道:“若是相幫,我倒是樂于接受,假相嗎,還是算了,因為,我已經富可敵國啦,哈哈哈。”
太子就羞愧,他羞愧的是,中山有規矩,相幫必須是司馬家的,這是傳統,也是規矩。
拱手羞愧:“因為傳統和規矩,讓我不能實現先生的愿望,等我登上王位,當拜先生為國師。”
趙興滿意的點頭,國師啊,很好很強大。只可惜,三年后,中山就會不存在了,到時候自己做個幽靈國的國師,想一想就渾身發冷。還是算了吧。
趙興得到了太子的許可,立刻走鄉串戶,用高價收購百姓手中多余的糧食。至于什么是余糧,什么樣的標準算是余糧?這個趙興對一個百姓苦口婆心的解釋足可以看出:“現在的價格這么好,而我能夠這么做的時間只有2~3年,你為什么不趁機將你手中的糧食全部賣給我呢?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啊。什么?將糧食都賣給我,你以后吃什么?難道你明年不種糧食了嗎?難道明年就必將絕收嗎?不可能的,只要你購買代郡的鐵器農具,你明年的收成必將比今年還要好,為什么不趁著這個機會先撈一筆呢?你傻嗎?你傻嗎?”
所以,百姓們將能維持到明年夏天的口糧留下之外,就都算做了余糧。這些糧食就源源不斷的流向了缺糧的燕國,急需儲備的趙國。
同時為了解決谷賤傷農的問題,趙興慷慨地獻出了自己制造美酒的方法,在中山國大力推行釀酒行業。而趙興更是將這些酒,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四通關去販賣。于是乎轉眼間,中山國到處釀酒的作坊林立,而中山本就久負盛名的美酒,更是響徹全世界。
而中山的百姓因為有了這高價的糧食收入,生活就變得富足起來,可以穿上新鮮的婁煩產的毛呢衣裳,可以添置代郡產的精美的家具,可以風光的嫁女娶妻。中山國在短短的兩年之內,就變得富足和繁榮起來。
隨著糧食價格的提高,讓百姓看到了種地的巨大好處,也讓他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前景。
既然種地就能讓一家溫飽有余,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那何必還要去響應國家的征召?自備糧食兵器戍守邊疆呢?又何必響應國家的征召,上前線去拼死拼活獲得那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的戰爭繳獲呢?
趁著這些年糧食的價格高起,一家老小齊上陣,全心全意種莊稼。那昂貴的刀劍盔甲,趕緊賣掉,用這些錢購買更新的農具啊。
至于錢,趙興一點都不擔心,因為趙興的鑄幣廠的規模,已經擴大了一倍,而相應的,鋼鐵廠更擴大了5倍,隨著帶動的就是上游的種種工種。將鐵器還有許許多多的中山沒有的物件,賣到中山國這個巨大的市場,給代郡的財政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鑄幣廠轟轟隆隆的機器,每一天都鑄造出海量的錢幣填補著市場巨大的需求。
通貨膨脹?在這個年代是不存在的,因為在這個年代,市場上錢幣的缺額,巨大的簡直難以想象,而代郡的錢由于其精美深受世界人民的歡迎,根本就不可能出現通貨膨脹。
而趙興兩年的時間,就已經富可敵國了,最少,必中山的國庫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