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參軍走上來,期期艾艾的說明:“將軍,狹窄的城門洞,只能允許我們一輛戰車出擊,而敵人只要有10個弓箭手,就讓我們寸步難行,將軍啊,這是真正的圍困。”
這樣的狀況他怎能不知道?當機立斷,他果斷的決定:“在四面城墻之中,推倒城墻。”
這個參軍大驚失色:“如果萬一戰事不利,我們將城墻挖掘,我們還能憑借什么來守住這座城池?”
這是實在的狀況,但最終,秦錢還是選擇了眼前的戰況:“我不能管那么多,我必須沖出去。”然后哀嘆:“其實我已經知道了敵人的陷阱所在,但這是我唯一的機會,挽救中山國的機會,努力吧。”
一道完整的城墻,在內部被無數的士兵挖掘,最終被推倒,塵土飛揚之中,一個又一個城墻的缺口中,沖出了無數的中山人。他們餓著肚子,憑著最后一股勇氣,沖向了戰場。
迎接他們的是五萬養精蓄銳一個冬天的婁煩人。
騎兵對于步兵,那就是天生的碾壓,但是不管怎么樣的殺戮,一批又一批源源不斷的中山將士,就那么為著他的祖國,前仆后繼的沖殺。
這其實是一場殺戮,一場單方面的殺戮。
殺戮同樣在進行,公子寬的五萬騎兵,騎在沒有任何憑借的馬背上,面對著有著馬鞍和馬鐙的五萬由樂毅率領的趙軍,做著最后的拼死廝殺。
沒有了什么的中軍和左右軍,有的就是混戰在一起,用生命來消耗著對面的敵人。
是的,按照現在這場幾乎是不對等的戰爭來看,中山人的騎兵,就是用生命來消耗敵人,他們已經對勝利絕望了,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來延續著一個國家的存亡時間。
一層又一層的中山士兵,跟著他們的統帥,以一種赴死的精神,前仆后繼的沖殺。
身先士卒的將領們已經陣亡了,然后是更高級的將領帶隊沖鋒,當公子寬這個統帥,放棄了所有將士的懇求撤出戰場之后,抽出了自己腰間的寶劍,發動了最后的一場絕望的沖殺的時候,其實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了,整個中山國的命運也就結束了。
在付出了3萬將士的戰爭狀況下,滿臉是血,身背五道傷口的樂毅看到敵人統帥的大禱之后,他沒有獲得一個戰俘。
因為這群人已經不再是為這個國家戰斗,而是追隨這個英雄公子寬在戰斗。
英雄戰死了,追隨者還能有活的嗎?
當一份染著血色的戰報,傳到趙興,傳到了趙雍的面前,兩個人一起為戰死的英雄唏噓哭泣。
這其中不但有自己的兄弟,更有那些為國死去的中山人,有公子寬。
因為雖然各自為敵,但那都是為了自己的祖國,為祖國戰死的,都是英雄,都該被尊重和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