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獸潮在陳風等人兇猛的火力下逐漸平息,說到底還是一群烏合之眾,在陳風這邊做好十全準備的情況下,還是能夠比較輕易應對的。
要說可惜就是下手都有點太重了,以至于雖然見到了不少玃如和蠱雕以外的異獸,但結果都是被打得死無全尸,一大堆碎肉混在一起,想要挑都挑不出來。
都已經完全看不出原來的模樣,自然也就沒有多少研究價值。
這讓陳風錯失了不少文明點,但也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還考慮著手下留情,能干掉的就盡量干掉了,不可能還拖泥帶水的。
隨著敵人被解決得差不多了,炮火也逐漸平息下來,似乎是可以松一口氣了。
然而就在這時,遠處的森林不斷地有樹木倒塌,地面宛如一張鼓皮般顫動不止,沙石在不斷地移位,有如發生地震一般。
“什么情況?”
如此之大的動靜頓時引起了所有人的警惕,之前的兩波獸潮加起來,都不如這次聲勢浩大。
陳風拿起望遠鏡,向著騷動的源頭望過去,結果看到了令人恐懼的一幕。
那是一條大蛇,龐大到難以形容的蛇。其巨大的頭部足以一口吞下整頭大象,就如同普通的蛇吞下一只老鼠般輕而易舉。
蛇身的直徑在十米以上,長度更是有上千米,一眼看不到蛇尾的位置。
這條巨蛇行走在森林中,就像是一輛失控的列車,在叢林間橫沖直撞。
高大的樹木被蜿蜒的蛇身刮到轟然倒下,沿途的一切都被徑直碾壓過去,仿佛被卷入鐵軌般碾得粉碎。
如此龐大的體型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搞破壞,光是正常活動就會帶來恐怖的災難。
有如行走的災禍,兇惡的化身!
樹林如多米諾骨牌般倒下,地面仿佛地震般傳來震動。就算沒有望遠鏡,顏文昊也意識到發生了什么,脫口而出道:
“巴蛇!他們竟然把巴蛇給喚醒了!”
陳風當然聽說過這個名字,甚至是在不止一個地方。
《山海經·海內經》:“西南有巴國,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宋·陸佃《埤雅》曰:“巴者,食象之蛇,其字象蜿蜒之形。其長千尋,青黃赤黑。”
古以八尺為一尋,所以千尋就是八千尺。如今看來,確實有這樣的長度。
另外,巴蛇別名為修蛇,與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并稱為六害。在神話中為羿所殺,據稱:
“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曰巴陵也。”——晉·庾仲雍《江記》
驚動到射日的英雄親自出馬,方才把它誅殺于洞庭湖畔。
巨大的骨頭還堆積成陵,成為如今的巴陵,也就是岳陽,可見這是何等可怕的兇獸!
這玩意居然也是真的?
此時巴蛇以排山倒海之勢撞開樹林,蜿蜒著身軀向這邊沖過來,就像是在鬧起床氣一樣,顏氏部落無疑會成為它發泄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