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峻把求索號拍到的畫面播放出來,當陳風從畫面中看到這一洪荒巨獸時,也不免發出驚嘆:
“這是······鯤?”
雖然還不了解前因后果,但能夠長到這種程度的巨獸,確實只能讓人第一時間想到鯤。
陳風之前遇到的巴蛇,給人感覺已經大得不同尋常,但與鯤相比可能只能算蚯蚓。
不,可能連蚯蚓都算不上,放在它身上像一條蛆蟲而已。
“這玩意是從北極冒出來的,完全不講道理地出現在北冰洋,然后直接進入到太空中。”徐峻解釋道。
“北極?北冰洋?難道是北冥?”
陳風更加確定這玩意就是洪荒宇宙中的鯤,畢竟北冥就是指北方的大海,鯤最早也是出自《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
沒有比北極更能被稱為終北之北的地方,北冥自然就是北冰洋了。
“但是這怎么可能?這樣的體積別說是北冰洋,就是太平洋也頂不住啊!”
陳風馬上就發現了盲點,這樣的體型根本不是最大深度一萬米的海洋可以容納得下的,就算能夠勉強沒過鯤的身體,估計也就跟在游泳池里養鯨魚一樣,連翻個身的空間都沒有。
況且這玩意光是動一下,都能在地球上掀起滔天巨浪,真讓它在海里生活,那么其他東西都不用活了。
從生態的角度上講,這真是不可能的事情。
付建明插話道:“我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假如真要有什么可能性的話,那就只能是在海底開啟一個蟲洞裂縫,把它從其他地方傳送過來。”
“蟲洞裂縫?”
陳風頓時反應過來,【曲速引擎】、【超空間航行】和【蟲洞發生器】這些超光速技術,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全部標明著:
此科技為通用路線技術,不增加任何科技傾向性。
這意味著什么?說明不僅僅是機械傾向的流浪地球才能掌握這些技術,基因傾向以及和諧傾向都有實現超光速航行的方式,可能僅僅是名稱方面的不同罷了。
絕地天通,不要飛升,重重跡象這個洪荒世界遠不止地球那么簡單,那么存在著鯤這樣的星空巨獸,可能就不是那么難以理解了。
問題就是這個裂縫到底是誰開啟的,難道鯤本身就有這樣的能力?
“抱歉,我想暫時不是討論這些事的時候。”徐崢打斷兩人的談話道。
“眼下最大的問題是,這玩意正在向我們靠近過來!”
陳風瞬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不要說這龐然大物還有什么特殊能力了,光是就這么直接撞上來,造成的破壞都不可估量。
要知道當初滅絕恐龍的隕石,根據推測也不過直徑10公里左右,還不到鯤的體型十分之一。
足足有五個上海或紐約大小的隕石砸下來,造成多大的傷亡根本無法想象,甚至是地球能不能撐得住的問題!
龐大到這種程度,本身就已經是最可怕的武器。
“還有多久抵達?”陳風緊張地問道。
“對方的速度比我們更快,恐怕會在72小時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