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代人的信仰就是百家鼎,是農家許氏。
在最艱難的時候,是此鼎讓他們得以存活下來,使得人族屹立不倒。
只不過伴隨著時代的變遷,那些紀念百家鼎的雕塑也就逐漸消散在歷史長河中,鮮有人提起。
畢竟一個皇朝覆滅,就是一個新的時代開啟。
百家鼎的時代,乃是在地古時代。
當時連大商皇朝都沒有,就更別說大周了。
根據文獻的記載,當時所新建立的皇朝叫大夏。
一鼎萬斤,也是從大夏皇朝的時候開始,延續至今。
許宗懿從一些野史記載中,說當時因為吃了百家鼎里面的糧食,才能夠有力氣打仗,抵御外敵,故而萬斤的計量單位就變成一鼎之力,由此而來。
具體是不是因為百家鼎的緣故,不得而知。
關于百家鼎的歷史記載,只有這些,具體有何妙用,也沒有其他記載。
此物不像一些法器,會記載其諸多能力。
它跟愚劍一樣,更多是一種精神的象征,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沒有人將其當成一件法器使用。
許宗懿能夠感受到百家鼎的古樸,歷盡滄桑歲月,在上面的刻印,乃是地古時期最為黑暗的年代,當時的人們在諸多兇獸,強敵的圍攻之下,苦苦支撐。
在近乎絕望的環境之下,他們依舊沒有放棄,在上面的刻印眼下自己還無法很真切沉浸在其中,因為他發現那個時代的人族,似乎有些不一樣。
也不知道這百家鼎到底是何等境界?
“罷了,看來只能夠等以后再發現了。”許宗懿打算平時沒事就用這百家鼎熬煮米糧。
在許昌平的幫助下,許宗懿滴血融入其中,發現此鼎可大可小,能隨心意變化,可方便攜帶,除此之外,再也沒有發現其他功效了。
他將百家鼎變化成尋常鐵鍋大小,三足鼎立。
他在下面添了一些柴火,也讓禍斗吞吐火焰,對其進行燒灼,在鼎內放了歡欣泉水,他想看看用此鼎熬煮米糧,火候如何掌握。
畢竟器具不同,所熬煮出來的米糧品質也不同。
小禍斗可謂是耗盡全力,然而一天過去。
百家鼎似乎燒不透,木柴都不知道燒掉多少斤了,小禍斗累得舌頭都耷拉著,而許宗懿在鼎內所引的歡欣泉水都沒有沸騰,但卻迅速消失,水位一直往下,似乎被鼎本身給吸收了,并非是蒸發掉。
“這是怎么回事?”許宗懿很不解,看來此鼎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