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宇清了清喉頭,隨即開始講述起來。
……
這口枯井位于一個叫“段宅”的廢棄宅院中,地點位于平安市南郊距離市中心差不多三十公里的地方。
原本這里叫做段家村,后來搞城市公園開發建設,這一片被征收。
哪知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當時主導項目的市政廳一把手應受賄被查處,整個項目受到連累被審計,結果不審計還好,一審計發現該項目不管是啟動程序還是征地拆遷、補償款的使用等,簡直千瘡百孔,到處都是問題。
隨即整個項目被叫停。
過了大約十年后,該項目非但沒有重新啟動,反而是直接被廢止,從此該地陸續有段家村的后代再次搬遷回來。
當然,這其中還有其他外地遷入的人員。
附近慢慢有了人氣,一些小型的農家樂也被開發出來,平時成了城里人周末節假日休閑的地方。
后來有人看中了這片當時并沒有被拆除的段家老宅,至于段家的人當初在獲得拆遷款后已經不在平安市居住,據說早就搬到了其他州去,無法再聯絡。
當時開農家樂的人準備將這段宅改建一下,利用這宅子的老舊炒一下復古情懷,以此吸引城里人的目光。
在申請改建手續的同時,他請人查看了一下這棟建筑物的情況,看需不需要大范圍修繕,或者直接推倒后按照原來的樣式重建一座院子。
當時負責建筑質量勘查的,是市設計檢測院的退休工程師劉德培,他在退休后閑著無事,加上與準備開農家樂的這人是親戚,所以順便過來幫忙。
一起來的還有劉德培十二歲的孫子劉小凱。
在劉德培檢測段宅建筑質量的過程中,劉小凱被老爺子告知不得進入老宅,以防里面有東西倒塌,這個地方并不安全。
劉小凱當時還是背著書包來的,將書包放在打掃干凈的石凳上,他就在院子里玩耍,并且很快就被那口枯井所吸引。
此時爺爺帶著檢測工具正在宅子內部工作采樣,劉小凱雖然聽了爺爺的話不敢到處跑動,但他閑得無聊,就抓起地上的石子,往枯井里扔。
那個時候,這枯井上方還蓋了一層薄薄的石板,受到長期的風吹日曬,這石板已經從中斷裂,只是還沒有完全斷開。
石板與枯井洞口邊沿露出了很多較大的縫隙,劉小凱就是透過這些縫隙,往里面不停的扔石子。
小石子丟進去后,他發現要過了很久才能聽見里面傳來落地后的碰撞聲,這就說明,這口枯井應該很深。
很快手邊的小石子扔完,劉小凱轉身去其他地方,準備找一些更大的石頭過來,只要從那縫隙中塞的進去,他想試試這里面到底有多深。
不過就在劉小凱剛剛轉身之際,他忽然聽到了噗的一道響聲。
立刻回身一看,聽聲音是從眼前這蓋著薄石板的井口發出來的,很清脆,就好像有石頭打在了石板上,或是撞到了井口的巖壁。
劉小凱有些驚訝,他走到井邊不敢靠太近,仔細聽了片刻,隨即找了一塊石頭,再次從那石板縫隙中塞了進去。
過了片刻,石子落地的聲音傳出。
劉小凱稍稍后退兩步,一眼不眨的盯著井口的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