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瑾也有些興奮,“打開看看。”
賈平安拿出這封信,打開……
——阿翁……
“竟然是楊侑寫給楊廣的信?為何在此處?”
——李氏離大興不遠,大興一夕三驚。
張文瑾感慨的道:“亡國景象啊!”
——城中有多人與李氏勾結。
“眾叛親離!”這次是戴至德。
——多年前阿翁帶我出行,我依舊思念彼時之阿翁。
戴至德說道:“楊廣三子,太子楊昭有仁君像,然早逝,次子和幼子皆非帝王之才,被冷落。楊昭有三子,楊侑為嫡子,且聰慧不凡,被楊廣看重。不是太子,勝似太子。”
——阿翁,昨夜我收拾行裝,歡喜若狂,只等去江都與阿翁相會。
這份歡喜之情溢于言表。
但筆鋒一轉。
——阿翁孤守江都,周遭皆心思莫測之輩。李氏逼迫愈發急切,大興危在旦夕。我若跟隨鷹衛去江都,李氏手中無我,則無大義……
賈平安抬眸,“這份心思。”
張文瑾重重的點頭,“難得!”
——無大義,李氏定然大軍南下,窮追阿翁。
沒有楊侑在手,李淵失去了大義的名分,就如同曹操失去了漢獻帝,就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軍閥。
軍閥如何能坐天下!
——李氏若是拿獲了我,必然欣喜若狂,隨后以我為傀儡,觀望天下。
明靜眼眶紅了。
——我無益于天下,阿翁無需掛念。我為傀儡,阿翁便可在江都奮起,若是能再度君臨天下,阿翁可大赦天下……我在地底盡知。
明靜眼中有淚水滑落。
“他這是用自己來拖延大唐進軍的步伐。”張文瑾嘆道:“好一個楊侑!好一個楊侑!”
賈平安低頭,下面有最后一段話。
——來世再不生于帝王家,阿翁保重。
……
一車車金銀送進了宮中,太子頗為歡喜,賈平安把書信的事兒說了。
“竟然如此嗎?”
太子仁慈,聞言不禁嘆息,“何苦,何苦!”
楊侑被擒獲后,李淵當隨即擁立他為帝,成功獲得了大義的名分。可楊廣再難作為,等他一朝被殺,李淵就逼迫楊侑禪讓。第三年,也就是武德二年去了,時年十五歲。
“這事兒你別琢磨。”
賈平安擔心大外甥軸了和皇帝談論此事。
史書記載楊侑是病故,但誰都知曉他死的不明不白。
李淵登基,楊廣沒了,那么還留著一個楊侑來刺眼?
“來世再不生于帝王家。”
李弘惆悵著。
“消停了。”
賈平安喝住了他,“那是前人之事,與你無關,好生理你的政。”
李弘問道:“舅舅你有事?”
大外甥越發的體貼了。
賈平安欣慰的道:“是啊!事很多。”
無恥!
有人在嘀咕。
眾人忙的不可開交,可賈平安卻依舊悠哉悠哉的出了大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