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道:“我們在高地,他們無可奈何!”
“愚蠢!”
年輕人的眼神輕蔑的讓人感到了羞辱,“大唐只需一步步蠶食,就能把我們封鎖在高地,隨后我們就成了甕中之鱉。”
“夠了欽陵。”
祿東贊輕聲道,但眼中全是欣賞之色。
這是他的兒子欽陵,最為出色的一個。
堪稱是文武全才,以至于他有時候都難免自矜一番,說自家受老天寵愛,竟然出了這么一個出色的兒子。
欽陵皺眉,繼續說道:“我們不動,大唐會動,隨后軍心士氣就會散了。再有,大唐近幾年源源不斷在往安西移民,假以時日,那里將會成為大唐最堅固的堡寨,他們甚至能在那里征發府兵!到了那個時候,吐蕃如何攻打安西?”
無人回答。
欽陵退了回去,最后說道:“此戰要打,打的越晚對于大唐而言就越好,他們的準備就越充分。”
“夠了!”
祿東贊喝住了他,隨后說道:“長安傳來消息,李治令各地搜羅貧困者、無地者去安西,充實人口。只需十年,安西將會成為堅不可摧的城池,到了那時,我們只能去攻打吐谷渾,可有把握嗎?”
眾人默然。
欽陵微微瞇眼看著父親,“我有把握!”
祿東贊心中微嘆,覺得自己老了。
“我們若是攻打吐谷渾,大唐就有了進攻的方向,他們會源源不斷的調集大軍在隴右道集結,隨即不但攻打襲擾……我們很強大,但錢糧卻比不過大唐,他們能耗,我們可能耗?”
戰爭從不只是軍隊戰斗力一個指標,國戰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原來我想的是拿下吐谷渾,如此直面大唐,威脅他們的隴右道,隨時能切斷河西走廊。”
談及當年的謀劃,祿東贊也不禁神色黯然,“可十萬大軍卻一朝覆沒,隨即便是休養生息,旁觀大唐四處征戰……”
那是他最為痛苦的歲月。
“大唐掃清了遼東的威脅,從此就能專注于隴右道,若是再次出兵,大唐能就近調集大軍前來增援,不利于我。”
隴右道距離關中相對比較近,大唐最精銳的府兵就在此,可以迅速集結。
“我們需要一次大勝,而此次出擊安西,看似遠征,可大唐比我們更遠,遠了不知千里。他們的糧草調運艱難,人員補給調運艱難,這便是我們的地利。我有些渴了,欽陵,你來說說。”
“此戰乃是國戰,國戰講求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欽陵傲然道。
祿東贊喝了一口茶水,潤潤并不干咳的咽喉,心中歡喜之極。
“出擊安西,對于唐軍而言是勞師遠征,這是地利。天時,我軍將士更能吃苦,更能適應西域的氣候……”
欽陵自信的道:“至于地利,西域各國皆懼怕大唐,卻不得不與大唐打交道。若是兩國大戰,大部分西域勢力將會站在我們這一側,這便是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這一戰……吐蕃必勝!”
……
邏些城在顫抖。
無數軍士的腳步震撼著大地,緩緩集結于城外。
陳武德悄然躲在看熱鬧的人群中,面色凝重。
鄭陽在另一邊,同樣如此。
無邊無沿的大軍啊!
而且前幾日還走了一大批人馬,從早上出發,直至第二日還在出發……
這是國戰!
這個念頭在陳武德和鄭陽的腦海里同時泛起。
祿東贊來了。
贊普也來了。
他們策馬到了大軍之前。
贊普說道:“此戰必勝。”
眾人歡呼。
隨后才是祿東贊說話。
他淡淡的道:“此戰之后,安西改名為安東!”
對于大唐而言,安西那塊地方在大唐之西。
對于吐蕃而言,大唐在吐蕃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