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又是一個屬于泰納的戰場。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他才剛剛離開母巢飛向戰場中央沒多久,就被躲在隕石背后的文明派穿梭戰機,以太空遠程離子炮擊落了。
由于被鎖定到被擊落的過程實在太快了,快到泰納連遺言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他最后時刻驚恐的半聲尖叫。
擊落他的飛行員是個第一次上戰場的新手,在之后的戰斗中也被擊落了,他一生的墜擊數停留在一這個數字上,最后連名字都沒留下來。
泰納的死訊,傳到了當時歲月派戰役總指揮官那里,得到的回答只是一句冷冰冰的:“哦,我知道了。”
在那名指揮官眼中,戰場上的士兵都是炮灰,就算泰納再擊落幾百架戰機,在戰場數以萬計的戰斗單位里,也是很小的影響。
至于泰納作為英雄的影響力,那是歲月派高層考慮的事情,和這場戰役的勝敗沒有太大關系。
那位指揮官,其實后來也死了,他坐鎮銀月基地,在血月之錘的攻擊下,沒有一絲生還的可能性。
而泰納的死是不是一場意外呢?歲月軍部確實有人因為無聊而復盤過。得出的結論,泰納所在的太空區域,位于雙月之間。血月之錘的直接攻擊范圍內,包括其出發的母巢星艦,也在那一擊中氣化了。追擊王泰納無論如何,生存概率都是零。
看來只要上了戰場,就會被當成炮灰來使用,即使成了英雄后還是逃脫不了炮灰的宿命。
當然,柯洛達姆人心中的英雄死于一個新手,還是死于邪惡的大規模武器下是有區別的,泰納的死因也被宣傳為擊落三十架敵機后,死于血月之錘下。
是的,泰納就應該是一個不敗的英雄,以至于除了毀天滅地的地圖兵器外,無人能戰勝他了。
他只是從一個活的英雄,被刻畫為一個死掉的英雄,對于政客們還是一樣有用。
歲月派的謊言,文明派也不愿意去揭穿。一個不敗的英雄,敵對雙方都是需要的,因為他們必須鼓舞更多年輕的炮灰走上戰場,所以雙方很有默契。
這也間接導致了那個真正擊落泰納的新手飛行員的名字,沒能留在歷史里,被人為的抹去了。
很多年過去后,戰爭已經結束。一個歲月派英雄,并不符合行星理事會的需要,泰納被無名新手擊落的事實也被公布。
當泰納失去了不敗英雄的光環后,各種輿論的導向都指向了他。特別是被他光輝的事跡騙上戰場,已經逐漸老去的熱血青年,當初有多崇拜他,后來也就有多恨他。
信仰崩塌了,泰納從萬人敬仰的英雄,變成了一個騙子。
直至一千年后,墜擊王泰納的名字,已經很少為人所知,即使有歷史書籍提起,也只把他當成一個殺人魔王而一筆帶過。
文明戰爭沒有英雄的浪漫,只是一個炮灰的世界。
浪漫的從來不是戰爭本身,浪漫的只是人類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