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孩童,就該說什么就聽什么才對,至于青春期與叛逆期,那是六歲以后的事情,與他這個幼教毫無關系。
幼教本來該是個輕松的工作,上課只要照本宣科,讓小屁孩們在畢業時能有個好成績就可以。
瓦拉特就是一個追求輕松愜意的人,他寧可放棄學院導師高工資的工作,來從事基礎幼兒教育。
因為瓦拉特不需要太多時間的備課,只需要講點粗淺的內容,就足夠在中都第三保育院混口飯吃。
教書育人?教書是一份拿錢辦事的職業,育人才不關瓦拉特什么事。
教書是有考核標準的:比如終考的成績,升學的指標。除此以外都不重要。
并不是瓦拉特一個人這樣,這可以代表當前柯洛達姆的教育界。他并不特殊,也說不上好或不好。
根據行星理事會制定的最新教育大綱: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得到先天傳承后的人類,參差不齊的水平拉到相對平衡的標準,體現教育本身的公平性。
這種教育方式的好處,在柯洛達姆人十二歲成年進入社會之前,制造看似公平的起點。但壞處就是把本來的天才進行降智打擊,拉到普通人的水平。
如果讓瓦拉特繼續當前的教育方式,用不了多久,類似如曼弗雷德、克魯澤爾、杰西卡等一批天才就會被教廢掉。
當然這不是瓦拉特的錯,其實行星理事會教育立法的初衷就是如此。
這是個不需要天才的年代,理事會希望每個人都被打磨成平庸的社畜,天才只會增加不安定因素。
所謂熵高了秩序自然就低了,把天才養成社畜的不可逆流失,也作為熵增定律的最鬼才理解了。
當然,社會上時而出現的所謂牛人,大多也只是一些商業運作的包裝,配合一些媒體剪輯,以及群眾演員的現場配合,看上去和真的一樣,娛樂一下大眾而已,不必當真。
當天才牛人都成為一種可控的職業后,社會才能平靜而安定。
……
可現實劇本并不如瓦拉特事先想好的那樣,這回遇到了一群穿著開襠褲的專家。
再加上他之前為了打壓鄭卿,心本來就偏了。這一失衡造成了正義感爆棚的曼弗雷德變得更加不依不饒。
在曼弗雷德的帶頭示范作用下,其它妖孽們也開始紛紛在課堂上提出了各種不同觀點,這也讓瓦拉特對正課的控制越來越艱難。
他不得不如過去在學院里上課時那樣,花費大量課余時間用于備課,以防止被開襠褲專家們逼入死角。
無意中,上課的質量也就越來越高了。
……
當然瓦拉特還是有最后的追求,在后輩莎拉面前保住那么一絲顏面。這份面子還是只能從鄭卿身上找回來。
所以瓦拉特非常認真的準備了這份期末終考試卷。
課堂就是瓦拉特的戰場,這場戰爭還將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