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瑟翁尼AD1950年,隨著某東方大國的崛起,早年在海外留學的青年理論物理學家鄭洛澤與懷孕的妻子放棄國外優厚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到祖國。
到了故鄉東海之濱的大都市,國家也很快給鄭洛澤夫婦安排了工作,他們都入職了當地最大的學府,擔任了教授工作。
當年,鄭洛澤的長子鄭毅出生。
AD1952年,次子鄭凱也出生在這個教授之家。
鄭凱的幼年,由于父母工作體面,國家也特別照顧,生活過的比普通家庭優越一些。
幼年的鄭凱被母親嚴加管教,上面又有一個出色的哥哥做榜樣,為人善良,品性端正。
AD1956年,鄭凱才四歲,哥哥鄭毅也剛上小學,母親在一場物理實驗中發生了意外,離開了人世。
為了照顧年幼的鄭毅與鄭凱,父親在組織的安排下很快再婚,AD1957年,后母也有了自己親生的孩子。
在接下來的幾年,國家開發重大科研項目,把鄭洛澤從學院調往西部,搞封閉式研究。
一出差就是好幾個月,甚至一整年都會沒有消息。
家里就是鄭凱的后媽帶著幾個孩子,當然會有所偏心,這也是人之常情,但總的來說都算過的下去。
這段時間鄭毅與鄭凱沒被嚴厲管教,哥哥鄭毅的自控能力很強,學習依舊很好,而入學后的鄭凱成績就一落千丈了。
鄭毅在小學畢業后,考入了市重點初中,前途一片光明。但兩年之后,鄭凱小學畢業,卻考進了一個很差的初中,眼看將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AD1964年國家重大項目完成,AD1965年鄭洛澤回到學院繼續他的教授工作。
由于鄭洛澤對國家做出過貢獻,也為家里孩子爭取到了一個未來可以進入重點軍工企業的分配名額。
可這唯一的名額,也在本來相對和睦的家庭里,扔下了紛爭的蘋果。
鄭洛澤作為一個慈父,覺得阿大有出息,可以自己考大學謀出路,這個名額就留給阿二鄭凱。
阿大鄭毅對這個決定很是贊成,卻在后母心里埋下了一個雷,后母自然是想把名額留給親生的小三。
她甚至有種為了這個家操持了多年后,到頭來人家還把她娘倆當外人的感覺,但她表面上沒反對,只是選擇默默的隱忍。
AD1966年,一場新生政權必然會經過的紅色運動,席卷了整個東國大地,高考也停了下來。
阿大鄭毅的晉升之路被斷了,父親鄭洛澤想讓鄭毅把名額用掉,提早參加工作,但阿大堅持把名額留給阿二鄭凱,自己則想繼續通過自學來完成高中學業。
就這樣到了AD1968年,形勢丕變。由于大量知識青年通路被堵,國家號召上山下鄉。
當街道動員到家里時,鄭洛澤正在單位里上學習班,后母就直接替阿大鄭毅與阿二鄭凱都報名了,于是兩個孩子同時去東北插隊落戶了。
當父親回到家,得知這個情況后,一時也無話可說,此時鄭洛澤自己的壓力已經非常大了,也無力去為子女改變既成事實。
鄭凱非常不滿,認為他們兄弟倆起碼有一個可以留在城里,把父親爭取來的名額給用了。
阿大雖然也不滿,他很想能留下阿二,但此時名單已經送了上去,木已成舟,只能寬慰鄭凱:
“算了,兄弟倆一起去也算有個相互照應。”
于是兩人離家,去了冰天雪地的東北,進入了農場,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鄭毅和鄭凱對生活的態度完全不同,阿二鄭凱覺得這輩子完了,只能在這里聊此余生。
而阿大鄭毅則在每天繁重的農活過后,繼續挑燈夜讀,自習學業。
東國的形勢如東北的天氣一樣,一年比一年冷。社會在破舊立新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反智主義的浪潮,很快席卷了整個學術界。
搞了一輩子理論物理的鄭洛澤不知變通,被學院樹立了典型,當成反動學術核心來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