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人的兵力不減反增長到了四千余人,加上趙亮隨即派去的五千人,任沖手握著上萬人馬,一時間是威風八面,睥睨四方。
因為河洛這地方是一個空白區。
別看在中國地理上它的位置很關鍵,歷史上更圍繞著這片土地打了不知道多少大仗。
但實際上呢?
這里連同陜州的清軍,攏共就一千多點。
洛陽城有三百八旗兵外加三百來綠營兵,然后陜州,也就是后世的三門峽,有清兵一個汛。然后虢略關,也就是舊函谷關,后世的靈寶,有一個汛。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這般空虛的兵力面對任沖的時候可不就是不堪一擊嗎?
而它的四周呢?
正北是懷慶府,然后就是河東的潞安府,根本就沒大隊的清軍,河東的兩鎮綠營一個是大同,一個是太原,全遠著呢。
任沖已經決定分出一支兵馬向北掃蕩了。
不需要多少人,千把人就足夠將以上兩府攪的一團糟了。
東面就是鄭州,然后是開封府,開封府北面有河北鎮,南面有歸德鎮。但這兩路清軍是先對付河洛呢,還是先對付陳州呢?
再說西面。
從潼關入關中平原,一路上你就很難看到有五百人以上的清軍,除了長安城外。
因為關中提督下屬的四鎮綠營兵馬,一鎮在陜北(延綏鎮),兩鎮在陜南(漢中和陜安),還有一鎮在河西。
短期里任沖是生存空間簡直是太舒怡了。
就看他日后能不能在這里經營妥帖,頂著各個方面的威脅了。
然后是彭炳康率五千人鎮為暫遍第三師,鎮守汝州府,同時對南陽鎮予以夾擊。
趙亮則率領暫遍第一師、第二師回兵陳州府。
一百人一個大隊,五個大隊一個營,兩個營+警備大隊和團部組成一個團,三到五個團為一個暫遍師。
趙亮直截了當的使用了他最熟悉的一套建制整編了部隊。
無所謂標新立異,而是對外頭的一些看法根本不在乎了。
他在臨汝起事當天于垂香樓說出的那番話現在已經傳揚出去了,那話里話外很有法制的思想,這可跟傳統的讀書人尿不到一個壺里。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全盤接手‘讀書人’。有了趙家技校多年培育出來的學生做后盾,趙亮覺得自己至少是有些‘反抗’的底氣的。
所以他才一開始就給‘讀書人’一個重擊,倒不是要把他們全部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可是讓他們心里有數。
這樣一來等到趙亮占據一定優勢的時候,那些投靠過來的讀書人自己就會‘乖覺’的。
雖然不可能一下子就與過往做出一分割,可趙亮怎么看都覺得,如此的‘新朝’比之先雜七雜八的一鍋端進來,等盤子穩定了,再開始挑挑揀揀的更省力。
而且現在說什么都是虛的,還是等他打敗了東線的清軍,初步穩定了豫東的局面之后,一切才能慢慢說起。
“走吧,回陳州!”
不管鄖陽、南陽、河洛的局面發展的再好,陳州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作為趙家的老巢,這一戰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