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儒手中攤放著不知有多少次修訂的《道德真經》《文始真經》《南華真經》《通玄真經》等道經。
這些道經并不屬于崇文館所擁有,而是弘文館的典籍。
李鴻儒還是托了蘇亶的關系才借閱到位。
但這些典籍倒是并不算難借。
在弘文館中,《道德真經》便有一百三十六冊,皆是由各家撰寫,借用一冊的難度不大。
版本如此之多,李鴻儒覺得還是能學一學,覺得自己有一定概率補全。
無需質疑,他手中的《道德真經》沒可能是全套。
這也是侯君集頭痛的原因之一。
李鴻儒忙乎完楊素的事情,又在家里蹲著看了兩天書,見得侯君集依舊沒有召喚,這才跑到了侯府。
“什么時候出兵?”
“咱們做好了準備才能出兵啊!”
“什么時候才能做好準備,那預先要做的事情可多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兵部要安排軍糧、坐騎,又有斥候情報齊全,而后大軍才能催動出發!”
“打仗不是過家家,高昌國與長安相距七千余里,這是一次遠征,即便我們有基礎,那也需要做很多準備,沒可能今天決定,第二天就動身!”
見了李鴻儒上門來催問,侯君集不由又好氣又好笑。
這貨還以為軍團不需要吃喝,隨時就能上路。
而且他性格求穩,此番想覆滅高昌國,所做的準備需要極多,力求萬無一失。
起草流程十天半月很正常,調動需要一個月也很正常,而后才到大軍朝著高昌國行進。
“也就是說,我還有一個半月左右的假期?”李鴻儒高興道。
“對,可以這么說”侯君集點頭道:“若是你有時間,也多多來我這兒,好好學一學軍事方面的行動!”
“沒問題!”
李鴻儒應下的痛快,但壓根就沒想過多來侯君集這兒學習。
他對帶兵打仗確實沒什么興趣,涉及各方各面的盤算更是讓他頭疼。
如同當如學習《九經》踏入元神,他確實更為注重自身。
有數冊道經需要研讀,又有《金鵬十八變》可鉆研修行,還有七級練功房的提升,一些能耐需要進一步增進。
李鴻儒覺得自己事情還挺多的。
他在侯府蹲了一會,又跟隨侯君集指點學了一些內容,一時不免兩眼都有些迷糊。
侯君集盤算之處太多了,也太過于龐大。
這彷佛是一個戰爭體系,侯君集全盤掌控在心中。
李鴻儒少有帶兵打仗,但他跟隨過徐茂功、李道宗、李靖等人,也知曉一些基本的流程。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有很多流程并不需要主將去管轄,而是交予了麾下負責。
但侯君集似乎將麾下負責的事情全干了。
當侯君集的一切計算妥當,便只要麾下去按標準執行。
軍團所需的盔甲、武器、防具、良馬,又有負責人的軍醫,負責坐騎的獸醫,建造營盤的工程兵,征召的負責輜重的農夫、伙夫等。
侯君集的筆下,勾勒的不僅僅是一副地圖,而是一副波及各方各面的指南。
但凡能心領神會侯君集所盤算,軍營中所有的職位皆有資格去擔任。
“難怪我們沒什么事情做!”
李鴻儒本以為自己這個佐將還有點忙乎的事情,但看侯君集做事的全面,這似乎并不需要他操什么心。
侯君集在吏部上任是新手,但在兵部中,侯君集便是熟到不能再熟。
與吐蕃國對峙是侯君集第一次擔任大總管,有著各種嘗試。
而攻伐高昌國則是第二次擔任大總管,會有血與火的交鋒,由不得侯君集不謹慎。
李鴻儒觀看許久,才想起一件事來。
“侯大人,你聽過高昌國妖族大圣與公主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