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
“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道家則將這個日子稱呼為“上元節”。
此時大唐開始接納佛法,根據佛陀的指引,一些區域開始點燃燈燭高掛。
據悉這是“燃燈供佛”,對應著佛教的燃燈古佛護佑。
府邸有了一個好價格,但還沒賣出去,李鴻儒按規定在府邸門口提前懸掛了一盞紅燈籠,隨即才看了看空蕩蕩的府邸。
“走吧!”
正月十五亦是文公主啟程前往吐蕃的吉日,他們亦需要跟隨出行。
李鴻儒拉上大門,又調轉腦袋,看著一臉苦色的張果子。
張果子倒不是因為畏懼旅途,需要跟隨他前去吐蕃面帶苦色,而是張果子養育陰魂滋味難言。
他修行《人仙長生經》,性情有了一絲惰性,但在陰魂的催促下又不斷努力修行。
這種催促讓他道果不斷增長,但個中滋味難言。
張果子覺得自己在《人仙長生經》上的成就很可能有限,難于邁入頂級的狀態。
想要修行,又想修煉長生,這種難度很大,容易顧彼失此。
除非將《人仙長生經》修行到圓滿,他才可能擺脫這種狀況。
但在現在,他顯然難于掌控其中的平衡。
如今每日都需要被被陰魂吸收一些陽氣,他已經有些受不住這種摧殘。
相較于未知的長生,又有李鴻儒在長安城的獨木難撐,張果子最終決定先將實力提升到五品再談其他。
道果的提升和元神一樣,前五品是一個難度,后五品又是另外一個難度。
什么時候踏入道果六品難言,但張果子覺得自己對五品還是較為有信心。
看著手上捧著的多冊道經,張果子心中不免還有幾分小激動。
李鴻儒是儒家文人,但他則是半路出家的野道士。
誠如文人半路去學道少有成就者,道士學文出色者亦是稀少無比。
最適合修行的自然是道家之法。
李鴻儒手中有數十冊各式道經,這讓張果子如獲至寶,只覺去哪兒都無所謂。
唯一折騰他的就是陰魂徐羽。
“老師,我覺得文石師兄和她很搭,以后要不要將這柄傘讓給文石師兄?”
張果子指了指大羅天傘,亦是有著低聲的敘說。
“文石體弱,受不起徐羽的影響,你這是嫌文石命長了?”李鴻儒笑道。
“她和文石師兄老是眉來眼去的,對我壓根就不上心!”
“你對她也沒上心過!”
李鴻儒悠悠回上一句,闊步走了出去。
在長安城的王城區域,龐大的車隊已經成型。
這是大唐這一年初的大事。
每一年都有一些特別的事情,由此奠定大唐一年的基調。
在這一年,朝廷在外交方面的策略似乎有所改變。
李鴻儒穿著文人服,身上攜著承影劍。
他這模樣不像是純粹的文人,全然沒有擅長斗法的文人特征,也不屬于純粹的武者,難言氣勢駭人。
但此時沒有人可以小覷李鴻儒。
威名都是打出來的威名。
往昔一些人對李鴻儒立功不以為意,有人認為屬于運氣好,有人認為是機緣巧合,也有些人認為是太子力撐新人上位。
待得與李道宗廝殺,諸多人才重新審視。
往昔的新秀已經可以直接殺入到朝廷第一線陣營中。
即便李鴻儒此時只是虛職,沒有實權,但車隊中諸多人都有微微躬身示意尊敬。
實力帶來了敬畏,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并不需要刻意的去說什么。
“殿下!”
王城之處,太子亦在送行的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