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是大儒,但琴棋書畫四項的水準只能說是一般,難于展現朝廷大儒的風采。
在這方面,他還不如李義表,也難做儒家文化的展示。
“要不你給陛下演奏一段?”
見得尸羅逸多眼神中一絲小期盼,李鴻儒看向李義表。
這讓端著酒杯的李義表手抖了抖。
“我們儀仗隊會的禮樂不多”李義表嗡聲道。
他還指望李鴻儒這位大儒出面應對這些事情,哪曾曉得李鴻儒這么快就把他推了出來。
“就咱們那個破陣樂就行”李鴻儒道。
“這曲子殺氣騰騰,在這種場合奏破陣樂能行嗎?”李義表問道。
“那你說你們還會啥別的禮樂?”
“不會了!”
他們是衛尉寺儀仗,更多是需要武力和儀表,不是彈奏小曲。
若是要李義表演奏一道其他配合恰到好處的曲目,李義表還真拿不出來。
他悶頭悶腦喝掉手中的那杯酒,這才喝了一聲,讓人迅速回去取樂器。
李義表本人則從小須彌袋中取出一具牛皮大鼓。
這讓尸羅逸多和諸多官員頓時伸長了脖子探望。
“這樂器似乎叫鼓,只有輕重,難于敲奏出不同的聲音”尸羅逸多好奇道。
“只要有用,一種就足以”李鴻儒笑道。
“一種!”
尸羅逸多無語,在一旁的護衛統領甘尼許則是略有所思。
尸羅逸多接觸大鼓不多,但他在大唐使團入城時聽過大鼓錘響的聲音。
大唐人的這種大鼓似乎并非常規演奏樂器,更像是戰爭所用。
一時間朝廷諸多官員不時指著李義表那具大鼓指指點點,有著各種議論,又不時品酒等待。
待得一刻后,諸多使團成員開始攜著樂器回歸。
相較于最初在泥婆羅國的演奏。
此時有著安然的準備,演奏的樂器又加入了數種。
大鼓、鐋鑼、琵琶、箏、篳篥、笛。
“此曲是我朝大將獻樂于陛下,又有陛下親自設計《破陣樂舞圖》,演奏之時采用兩千人軍馬展現,如今我等只是奏樂……”
大殿中,李義表極為謹慎描述著破陣樂相關,又有李鴻儒不時做幫襯的補充和翻譯。
相較于大唐皇宮展現的破陣樂,李義表等人顯然難于展現完全。
他一陣客謙,頓時讓尸羅逸多連連點頭。
“本王曾見過上國的玄奘法師,他亦有提及此曲,如今由上國之人演奏,想必能窺探到幾分真實!”
他對著李義表揮手。
這讓李義表的手開始摸向鼓棰。
“咚!”
沉悶的聲音錘響,震蕩到杯中的酒水波紋開始蕩漾。
尸羅逸多的臉色頓時為之一變。
相較于摩揭陀國讓人頹廢的靡靡之音,大唐的禮樂充斥的是激情與肅殺。
這讓他不由想到了十余年前的烽火歲月。
“有此樂,大唐上國如何能不勝出!”
每個人去聽破陣樂,就有相應不同的感受。
對尸羅逸多而言,他從破陣樂中聽到的是一種精神。
戰斗!
持續的戰斗!
直到獲勝為止。
他不需要過多詢問李鴻儒,已經清楚了自己一直想詢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