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諸多重兵器而言,李鴻儒手中這柄劍并不算重。
但持劍的支撐點與眾重兵器完全有著不同,這種劍非常人不可用,想駕馭自如更顯難度。
一柄好劍在眼前,即便徐震心喜也難用。
“徐大總管的青釭劍才算上佳之劍”李鴻儒贊聲道。
“哼,那也是我早年和人一起模仿打造的,只是材料好罷了,技術算不得上佳!”
李鴻儒贊聲時,這不由讓張九鴉插了一句嘴,讓他一時不由莞爾。
大抵是張九鴉鑄劍能耐過于出色,一些頂尖劍客手中的寶劍或多或少與張九鴉有著關聯。
“家父的劍確實是他所鑄”徐震低笑道:“不過家父覺察出劍有所不足,想著尋把好劍,又將青釭劍送我。”
“莫非徐大總管實力要捅破那層紙了?”
但凡劍客想主動去換劍,大都并不是因為劍的損毀,而是長劍難于匹配上相應的實力。
徐茂功十余年前便是八品,但一直卡在這個境界。
聽得徐震一番話,李鴻儒頓時覺察出徐茂功很可能要沖擊到九品。
這是與尉遲恭同樣的境界,少有武者踏入到這種水準,即便朝廷之中也寥寥無幾。
“已經捅破了”徐震低聲道:“家父和侯大人激戰時承壓,實力有所增進!”
“原來如此!”
侯君集的死,也成就了徐茂功。
對朝廷高官而言,若非特殊到需要藏掖個人本事,正常的朝廷高官都會選擇公示自己修為。
這不僅能抬升朝廷地位,更是具備向上的可能,也能享受到更多裨益。
徐茂功成就九品,這事情并不需要遮遮掩掩。
李鴻儒一時有些許小傷感,但又對朝廷不斷涌現的頂級人才開心。
李靖退隱還有侯君集,侯君集沒了有徐茂功。
宛如不斷的水流,朝廷缺失重臣后不斷有著續接。
這是與教派的不同之處。
相較于教派,朝廷續接的優勢太大了。
人口基數大,可替換者便眾多,難有人具備無可替代的位置。
即便李鴻儒也時常被人替換。
甚至于太子都被人替換了。
李鴻儒尋思時,不免也思索到了楊素的‘洗牌’之言。
徐茂功登頂九品是好事,但這又并非完全是好事。
尉遲恭已經年近六十歲,徐茂功的登頂顯然有在武力上替換尉遲恭的趨勢,這也會引發相應的戒心。
李鴻儒也不清楚徐茂功到底能不能在唐皇的眼皮底下過關。
在針對句驪國的征戰中,很可能會產生一些讓人難堪之事。
大唐不斷強大,征伐國度愈加趨向于一波流,但征伐句驪國很可能并非一波就能打完。
徐震幫忙講了價,李鴻儒不免也低聲談吐了幾句。
這讓徐震的臉色微變。
“難怪父親說朝廷之中如履薄冰,不可生出任何妄心,才能維持這個整體前行!”
作為唐皇第三次選定的大唐軍事總負責人,徐茂功注定不乏遭遇各種試探。
對方只有小心翼翼才能安然渡河。
想到父親平日的謹慎,徐震一顆心才稍微安然。
“再怎么說父親也是九品,就算出了問題,那至少也能擋皇上三招!”
“什么三招?”
徐震低喃時,李鴻儒敏銳覺察出了一些問題。
作為皇宮中的禁衛統領,徐震開始漸漸替換王立世,這讓徐震與唐皇靠得極近,相應也能知曉一些事。
“王總領曾有猜測,他說皇上身體欠佳,很可能只有三招的能耐了!”
徐震的低聲敘說,總算是讓李鴻儒知曉了唐皇此時的糟糕狀態。
當武魄化成舍利子,這不僅讓唐皇大多數的武技做了廢,甚至于還很可能遺留了后患。
至少在作戰方面,唐皇難于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