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是短短六年,但文公主在吐蕃做了很多事。
伴隨吐蕃王朝大刀闊斧的改動,諸多儒家的文化也被夾雜在其中,跟隨著吐蕃王朝的改革傳播了下去。
大唐的服飾、文風、種植、釀酒、飲食、紙墨等,甚至于如養蠶這類技術也在不斷普及。
在改善著吐蕃人生活條件時,諸多大唐理念和技術也不斷鋪設了下去。
至少吐蕃人知曉這類事物是源于大唐,心中豎立起了大唐的形象,這就是文化的傳播。
相較于李鴻儒往昔在摩揭陀國靠嘴巴傳播儒家文化,文公主這是實實在在的在做事,不斷調用著陪嫁的人員插入吐蕃各項改革中。
一點一滴,也不斷改變著吐蕃國。
這種改變極為緩慢,但又不斷在累積,遠較之一朝一夕的講學來得實際。
即便是李鴻儒也不得不贊嘆文公主的智慧。
他所想的文化只是筆墨紙硯琴棋書畫,但文公主所傳播的文化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遠較之他所想要徹底。
一切的變化都是潤物細無聲,甚至于難于讓人察覺。
但毫無疑問,但凡承受了大唐技術帶來的裨益,又看到了頂層穿戴大唐服飾,聽得了大唐的禮樂和各類典籍,諸多人就會對大唐心生向往之心。
文化不知覺的侵襲莫過于如此。
一種文化讓人心生興趣,又讓人心生向往,必然會慢慢伴隨去了解和學習。
待得日積月累,一場文化的變革也在不知不覺完成了。
“公主真是大智慧之人!”
李鴻儒心生贊嘆,亦是毫不吝嗇自己的夸贊。
他很少這般夸贊別人,尤其是夸贊比自己年齡小的人。
但文公主所作所為確實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當一些女子還在刁蠻任性的年齡段時,文公主已經成為了一位傳播文化的先驅。
李鴻儒自嘆不如,他連連拱手,頓時讓文公主發出開心的低低笑聲。
“您別這般高看我,我也只是清閑的時候尋些事兒做”文公主低聲道:“我從未如您想象中的那般智慧!”
“您做的事情遠比我們想象中要更好,若是您父親和皇上得知,定然會非常高興!”
李鴻儒很高興看到文公主安然無恙,對方不僅在吐蕃國坐穩了位置,還有著各種相應的貢獻,和松贊王亦是家庭和睦。
他們兩人在一側嘀嘀咕咕許久,頓時讓后來來回走動的李淳風連連發出提醒的咳嗽聲。
“你們是來這兒隨意看看嗎?”
文公主回神,亦是詢問了李鴻儒前來的目的。
這讓李鴻儒用手指了指佛像,隨即招呼了李淳風前來。
“就這兒了,你檢查檢查,看看我風水龍術的水準!”
李鴻儒一指點下,文公主的眼中頓時顯出了微微的異色,李淳風則是發出悶悶的哼哼聲。
李淳風有些不滿李鴻儒和文公主說如此久的悄悄話,又隨意指了一處佛像下的位置。
他嘴巴中嘀嘀咕咕數聲,隨即又請示了文公主,這才讓李鴻儒去搬開佛像。
“若是不準,你以后在風水龍術上莫要這般輕佻,這皇室風水龍術雖然少有派上用場,但真要用的時候就是鎮國之事,涉及的禍患無窮,你……”
待得李鴻儒搬開這尊沉重的佛像,李淳風才止住了口中的嘮叨,對著那佛像落地之處一腳踏上。
“嗯!”
只是入足的瞬間,李淳風的面皮便是一紅。
他微微瞇上眼睛,臉上如同飲酒之后一般紅潤。
這讓李鴻儒望了望寺廟外跟隨的楊素。
“這牛鼻子感應如此之快,確實有幾分真本事,風水龍術本領或許要勝過我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