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鳥!”
從邏些城出,接下來則是引軍前往泥婆羅國。
吐蕃國征伐象雄國歸來,以多打少的一場大勝之下,兵馬糧草極為充盈。
李鴻儒只是拉扯一批精兵悍將,少有需要多少后勤。
待得祿東贊挑選了人,諸多人攜上一周左右時間的干糧,人馬頓時齊齊開始通往西昆侖大雪山之處。
吐蕃兵將身材魁梧,諸多人不乏騎妖馬妖牛者。
李鴻儒相當滿意這批人的質量。
這些精兵有著與衛尉寺成員相近的實力,而悍將則各具能耐,實力處于吐蕃十道到十五道左右的水準。
李鴻儒目光一一端詳過諸多人。
他還在精銳團中見到了較為特殊的存在。
這是一個帶發修行的僧人,對方具備佛法的實力,又騎著一頭白頭大鳥。
自從咄苾大王死后,李鴻儒已經很久沒見到這類空軍。
對方與大梵天乘坐金翅鳥和孔雀不同,這是一個真正具備肉身的大修煉者,相應對飛行坐騎的承重要求極高。
李鴻儒打量著這頭大鳥,又不斷與《金鵬十八變》中的鳥類做對比,口中有著止不住的嘖嘖稱奇。
“您別老是看鳥,你倒是說一說,我們帶這么點干糧能做什么?”
祿東贊很頭疼。
他是隨軍的輔助者,可以統轄吐蕃諸多兵將。
但怎么打,如何打,又去哪兒打,這是他當前都不清楚的事情。
宛如在婆羅門寺廟的一頭霧水,祿東贊此時也是一頭霧水。
依這點點干糧,祿東贊覺得也就能在大雪山中走個來回路了。
“帶干糧能吃啊!”
李鴻儒心不在焉的回了一句。
他看著低空劃過的大鳥,又看著大鳥身上凍到發紫的端美三菩提,最終還是覺得自己變鳥更為舒坦。
空騎確實很棒,又節省體力,但自身飛縱具備空騎難以比擬的自由。
如端美三菩提這樣的大修煉者,只要被人從空騎上打下去,基本就可以宣告人生的終結。
但多一個能騎鳥飛縱的吐蕃大修煉者,李鴻儒覺得還是相當不錯。
至少對方傳遞訊息的速度會非常快。
“我是說我們帶了這點干糧,再走下去就難于維持后勤方面的補充了”祿東贊道。
他向后看著拉成一條長蛇形狀的隊伍,只覺通過西昆侖山極為不容易。
李鴻儒說得很嚇人,但只要在西昆侖通道口設置上一兩百人,甭管摩揭陀國將來來多少人,這通過之后就是一刀一個的下場。
寒冷的氣候將通行者們凍到哆哆嗦嗦,想讓這種軍團去打仗是個難事。
若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調整,這是出來多少人就會死掉多少人。
祿東贊對吐蕃惹惡到摩揭陀國的后果終于放心了下來。
他此時詢問著李鴻儒,也想看看李鴻儒下一步要如何做。
“想補充后勤多簡單,咱們直接就地補充就行了!”
李鴻儒伸手指指方向。
那是大泥城,也是他重點借兵之處。
有吐蕃國這批精銳,再搭配上泥婆羅國的兵將,這足以形成一個較為不錯的兵團。
他不僅僅是在吐蕃國借了兵,更是借了威勢。
作為泥婆羅國的兩大宗主國,不論是吐蕃還是大唐,德瓦王都得罪不起。
當兩者齊齊前來時,這位帝王不答應也得答應借兵。
相較于在吐蕃國借兵時的麻煩,又有各種討價還價,在泥婆羅國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沿著往昔熟悉的道路縱馬奔馳,一排排信鴿頓時飛縱上了天空,待得見得有著熟悉的‘大唐仙人’,信鴿上又帶著了另外一些內容。
大泥城之處,德瓦王一臉鎮定的站在城樓之頂。
他望著遠遠之處奔襲的千騎,嘴中滿滿都是苦澀。
李鴻儒帶三十人和帶一千人來的威懾感完全不同。
前者能讓他好好交談,而后者則讓他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