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
懶惰怠政的唐儉一本正經的站在了朝臣行列中。
諸多文武大臣分成兩派,又各按秩序站立。
唐皇端坐在龍椅上,又有太子端坐于前方聽政。
待得閉目神游的長孫無忌微微咳了咳,唐皇微微點了點頭。
遠遠之處,有侍官開始高喝宣入殿覲見。
輕快的腳步聲,又伴隨著腳鏈的聲響,不遠處已經出現了李鴻儒的身影。
“怎的每次見了他,就感覺跟昨天剛見過似的!”
朝堂上,李道宗低低嘟囔了一聲。
相較于諸多使團成員的風塵仆仆,李鴻儒的神態輕松得宛如出去溜達了一圈。
偏偏這家伙帶回大唐的俘虜和牲畜做不得假。
若不經歷征伐,誰也沒法做到這種程度。
在文公主的信件中,不乏有提及李鴻儒很可能在天竺吃了虧,調用了吐蕃一千二百人前去尋仇。
“莫非這家伙真學到了衛國公的手段精髓?”
不論是什么國度,但凡前朝損傷過大,內戰又死傷嚴重,都會面臨缺乏人的局面。
譬如現在的吐渾國也是其中的代表。
吐渾國往昔極為強大,但近年被吐蕃國壓制到苦不堪言。
只是與吐渾國有所不同的是,大唐朝不斷調整,也有不斷的征戰,終于將一切都緩了過來。
在大唐諸多重要戰役中,便離不開李靖這位從無敗績的老將支撐。
但凡李靖敗一兩次,大唐都難言此時的盛況。
同屬于武將陣營的一員,李道宗很少服人,但他對李靖是由衷服氣,更是有著不斷模仿和學習對方風格。
只是李道宗用兵雖險,但從來沒有李靖那般運籌帷幄。
如果說誰帶兵打仗能以少勝多,李道宗首推李靖,至于其他人,李道宗一個都不服氣,認為對方并不具備這類本事。
但在眼下,李道宗覺得自己服氣的人很可能要增添一個。
借助文公主的訊息,李道宗沒有去過天竺之地,但他很清楚那邊國度亦有著強大。
甚至于讓東土王朝煩不勝煩的佛陀也出自那片土地。
他心中微微思索時,已經見得李鴻儒進入金鑾殿行禮。
“好好好,來啊,王卿出使遠地辛苦,賜座,王卿也與我們講一講這出使之事!”
待得李鴻儒行過禮,王座上的唐皇已經開口發聲。
這讓李鴻儒連連擺手。
“皇上,我們只是出去跑了一圈,并無不苦之事!”
“朕聽聞你們在天竺之地維護大唐朝廷,不惜以數人之身抗衡摩揭陀國,還取得了大勝,那定然是辛苦之極!”
“嗨,摩揭陀國就是一個天竺小國度,咱們滿朝文武誰過去都能教訓這種目無尊長的國度。”
李鴻儒擺擺手。
他這話頓時引得朝廷中發出轟然一片的聲音。
“怎么就小了?”李道宗茫然道。
“摩揭陀國真的很小?”薛萬徹嗡聲道。
“不應該是這樣”徐茂功皺起眉頭喃聲道:“這種征戰難得,若是用于豎立大唐雄威,那會有無上裨益,這……”
在另一側,文臣們亦是相互交耳不斷。
“長孫大人,摩揭陀國是小國度?”褚遂良問道。
“我沒去過”長孫無忌搖頭道:“一切以王玄策使者所言為準!”
“我記得玄奘法師曾說摩揭陀國是一個很盛大的國度,佛學和婆羅門學極為濃厚”唐儉茫然道。
“應該不小吧,若是人數不多地域不廣,如何誕生那些佛陀和菩薩?”
“王玄策是不是說錯了?”
“我覺得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摩揭陀國是一片輝煌之地。”
“是玄奘法師著書出了錯,還是王玄策瓢了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