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馬閉上眼睛,反正沒有譜,睜眼也沒用。
雖然只學了一個小時,但和馬已經記住了口琴中音部的所有音的位置,以及對應位置的應該是吹氣還是吸氣。
但是,演奏樂器不是記住每個音怎么彈就行的,上輩子和馬記住吉他每個音用的時間也并不是很多,也就兩天,可一彈起來就完全不行了。
另外,和馬只是記得旋律,沒記譜,而且他樂理知識為零,連開頭第一個音是哆瑞咪發嗦啦西中的哪一個都不確定,只能蒙。
好在和馬印象中那首也是口琴曲,可以一個個音對照著碰。
第一個音直接窮舉法,從哆開始,畢竟這是七個音的第一個音,簡譜直接用1來表示。
和馬一吹,感覺好像是對的,于是立刻接第二個音——他蒙了個“西”,簡譜的7。
嗯,好像也是對的,第三個音感覺和第一個音是一樣的,所以是哆……對了!
第四個和馬蒙的嗦的音,結果吹出來感覺不太對。
于是和馬連換了幾個音,最后才確定是咪,簡譜就是3。
確定了之后和馬從頭開始吹,1713這下感覺都是對的……就這樣,和馬一個音一個音的試下去。
他全程閉著眼睛,沉浸在重現記憶中的旋律這件事上。
其實和馬并沒有意識到,“從頭越”這個BUFF,它的效果其實可以被拆分成很多個部分,其中之一就是專注度的提升。
和馬能一晚上記住好幾本知識點手帳上的內容,就得益于驚人的專注度。
現在和馬又再次處于這種高度專注的狀態。
而星之所在這個曲子,上輩子他反復聽了不知道多少次。
剛打完空之軌跡的第一部《空之軌跡FC》的時候,他被劇情打動,把這首歌裝進了MP3里,每天走到哪兒聽到哪兒——那時候MP3可是個新潮玩意兒。
第一代的MP3隨身聽是用電池的,和馬一個星期要聽掉好多節五號電池。
后來上了大學,可以整天和電腦為伴了,這首歌常駐和馬的播放器。和馬換過很多播放器,不管怎么換,這首歌都是列表第一位。
這是真的刻進和馬DNA里的旋律。
他沉醉在旋律中,很快就忘了自己最開始是為啥要演奏這首歌的,他的目標變得無比的純粹。
就是要把這首歌用剛剛到手的口琴再現出來。
什么南條與委員長的矛盾一觸即發,和馬早就不在意了。
但就因為這樣,兩個妹子反而停止了針鋒相對,注意力轉到和馬身上來了。
這也許就是“專注于一件事的男人的魅力”吧。
**
南條保奈美很快聽出來,和馬在重復同一個旋律,緊接著她意識到,和馬不是在演奏已有的旋律,而是在創作。
每一次重復,都會增加幾個新的音節,這首曲子在“生長”。
只有一個小節的長度時,南條只是覺得這旋律還挺悠揚的。
但當旋律擴展到四個小節的長度,南條感覺到了思念與悲傷。
南條是懂樂理的,她知道接下來四個小節應該會重復基本旋律的同時略微增加一些變化。
最初的四個小節就是整個曲子的核心,奠定了整個曲子的基調。
她覺得奇怪,為什么和馬要突然演奏一首悲傷的曲子。
在她疑惑的過程中,曲子成長為五個小節,多出來的小節果然重復了第一小節的構成,17137……
然而和馬停了下來,他好像覺得這樣展開不對。
他試了幾個音之后,在第五小節最后加了個變化,添了半個嗦的音。
于是整個旋律有了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