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周圍的影音制品工廠都已經下班了,他們周末……”
“那就去買空白磁帶,然后用錄音器自己轉錄啊!慢一點就慢一點,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懂嗎!”
馬上有年輕的編輯奔跑著離開辦公室。
編輯長對著那編輯的背影喊:“沒有空白磁帶就買特價處理的那些賣不掉的磁帶!都一樣的!”
說完編輯長長出一口氣,轉向現在整個辦公室里看起來最閑的花房隆志:“沒想到效果這么好。這個午間肥皂劇的劇情你怎么編出來的?”
花房隆志聳肩,然后反問道:“我們昨天不是委托影音制品廠趕制500份磁帶副本么,怎么這就送完了?”
“送完嘍,今天一大堆音樂界人士電話找過來要口琴錄音的磁帶副本。電視臺和幾個大的映畫制作會社也都派人來取了。
“我聽了那曲子,確實很不錯,這下這個桐生和馬怕不是要在音樂界聲名鵲起了。”
編輯長雙手叉腰,一臉感嘆:“他才那么年輕,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花房隆志咋舌:“我也很驚訝,他當時并不知道我在場,所以應該不是設計好了的環節。他就是忽然有感而發,就拿口琴把音樂吹出來了。
“我在記者生涯中采訪過很多號稱天才的人,但我覺得他們都名不副實。但桐生和馬不一樣,他應該就是那種真正的天才。音樂本來就在他腦子里,他要做的就是把它拿出來。所以他甚至不需要學習樂理和作曲。”
編輯長:“你這個說法,讓我想起今年突然聲名鵲起的那位希臘音樂家雅尼。”
花房隆志并沒有聽過雅尼這個名字,于是問道:“他也不識譜嗎?”
“是的,他是個學心理學的,完全沒有接受過音樂教育。但是他今年出的第一張音樂專輯真是太棒了。你應該聽一聽,能洗滌人的心靈。”
花房隆志敷衍的應道:“一定一定。希臘音樂家啊,希臘音樂我就知道一個《你將如閃電般歸來》……”
編輯長一副憐憫的目光看著花房隆志:“我早就說了,你應該多給自己培養一點愛好,不然你的人生要失去一大半的意義。”
“我人生的意義就是賺更多的錢——至少暫時是這個。”花房隆志回應道,“至于愛好什么的,等我在銀座買下一套高層公寓,外加一輛法拉利再說。”
“嗯,法拉利也是個不錯的愛好。”編輯長的切入點,十分的與眾不同,“總之,這次干得不錯。下周你和若宮君都去休假吧,給同社的同行們一點活路。”
雜志版面有限,編輯作者們互相撕破臉搶版面是很常見的事情。
為了公平,大多數雜志社都形成了一套論資排輩的版面分配原則,不光日本這樣,隔海相望的中國也這樣。
比如《科幻世界》這雜志,總共就那么多版面,投稿過來的那么多,除了幾位特別優待的作家之外,其他版面就要按輩分資歷排隊。
某年輕作者被壓稿兩年這種事,很常見,編輯也把這當作理所當然:誰讓你年輕呢?
但是周刊方春不是這樣,周刊方春的方針就是誰能帶來銷量誰拿版面,完全按照叢林法則來分配版面這種稀缺資源。
花房隆志就是拿版面的大戶,同事們嘴上不敢說,心里還是頗有微辭。
“好啦,我懂,那我就帶大輔去度個小假期好了。”花房隆志一臉無所謂的表情,反正他這波給雜志社帶來的銷量,可以讓他連著幾個月不用再考慮沖業績這種事。
當然花房隆志不會真的摸魚幾個月的,工作這種事情,就是逆水行舟,你摸魚了,別人在努力干,就會把你頂掉。
記者工作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