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印刷成本比手抄還要高,可惜手抄效率太低,而且容易出錯,否則還不如招人抄書算了。”
他在北地的弘文書院里就嘗試招人手抄,雖說要求每人每天上交十份易筋經,但實際上里面小半都是水貨,提供不了多少經驗。
都是些山野村夫,本來就大字不識幾個,抄錯幾個字再正常不過了,哪怕換做上京,其實也避免不了這個問題,只是錯漏率的高低而已。
他的易筋經到100級之后,每升一級需要十萬經驗,如果是普通級的易筋經提供100點經驗,那就是一千份才能升一級……
手抄不知道要等多久,而印刷的話,成本價就要三千兩銀子,把整個宋家的流動資金搭進去,也就勉強夠他升個十幾級而已。
按照宋言的猜測,易筋經下一次迎來質變,恐怕至少要150級,甚至可能是200級。
而宋家是以商業起家,論實力或許在上京不算什么,論有錢已經屬于中上游了,可想而知宋言對于資金的需求。
“歸根結底還是……沒錢啊!”
……
就在宋言苦思冥想賺錢大計的時候,時間轉眼間就來到十二月的初一,這一天也是宋母的忌辰。
在宋家不計花費的投入下,一間小祠堂已經在宋言的小院中蓋起,里面供奉的唯有宋母單獨一個靈位。
于是這一天,以往從未來到小院的宋家眾人,借著拜祭宋母的名義,開始一波一波地造訪,絡繹不絕。
宋言則老神在在地坐在搖椅上,打發燕兒去逐一接待,他自己則連站都懶得站起來,全然沒把宋家眾人放在眼里。
這態度自然也引起了不少埋怨,但礙于宋言此前的赫赫兇名,這時候硬是沒人敢當面開口理論,頂多回去背地里罵兩句。
宋言也不在意,他巴不得少跟這群親戚有接觸,免得什么事情都找到他頭上來求助。與其到時候再冷著臉拒絕,還不如一開始就是生人勿進。
這樣一來,日后宋家真遇上什么難事,只要宋言出手解決,宋家人反而會感恩戴德,而非認為這是宋言的義務。
人之本性大抵如此。
另一方面,宋言也早就料到宋母忌日之時,就是宋家嘗試與他接觸之日,不過這些人不是宋言要等的目標。
直到十幾波拜祭者逐一離去,老管家宋安才出現在宋言身邊,口中道:“弘文少爺,老爺有請。”
“宋雨山終于肯見我了?”宋言有些好笑地說道,他回來宋府已經好幾天了,跟宋家掌門人還沒有真正見過面。
老管家臉上露出些苦笑,倒也不在意他言語上的冒犯:“弘文少爺想見老爺,自然是隨時都可以的。”
宋言起身拍了拍老管家的肩膀,也不多為難他,只是道:“走吧……燕兒,我出去一趟,你留在這好好印書。”
“交給我吧,少爺!”燕兒帶著一幅粗布手套,臉上還沾著些油墨,但依然元氣滿滿。
好孩子,不干活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