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弟子朝后面跑去,其余人則竊竊私語。
不一會兒,昨天吳理等人見過的黃維跟著一名老者走了出來,旁邊還跟了一個小女孩。
“各位好,我是濟云館現任館主,張世才。”老者主動對吳理等人說道。
他兩鬢微霜,但面色紅潤,精氣神很好,今年五十九歲,已經過了當打之年。
他說的是中文,雖然帶了一些閩南語的口語,但吳理等人都聽得懂,不需要王萱翻譯了。
吳理上前一步抱拳道:“晚輩吳理,練的形意拳,見過前輩。”
聽到吳理是練形意拳的,一旁的黃維頓時眼神一亮,師父說他現在的瓶頸就需要從三大內家拳上找突破口,可惜這條街上開武館的,都是教的外家拳,雖然也有教形意的,但涉獵不深。
“不知道他的形意拳練得怎么樣,一會兒找機會切磋一下。”黃維心中暗道。
另一邊,吳理說明了來意,說自己正在直播,做一檔弘揚傳統武術的節目。
張世才笑著歡迎吳理等人的到來,然后邀請眾人去后院坐。
這個時候武館門口也來了一大幫人,為首的正是之前那位黑衣老者。
“張館主,有什么事嗎?”門外眾人大聲喊道。
張世才看向大門外,見眾人一臉凝重,便知道大家誤會了,上前告訴了眾人吳理等人的來意。
“華國人?做節目的?”
眾人好奇地看著吳理等人,看向張世才的眼神有些羨慕。
“大家先別走。”張世才攔住眾人,然后轉身看向吳理。
“他們都是華人拳師,在這邊開館收徒,不如就一起采訪了吧?”
聽張世才這么一說,在場諸位師傅頓時眼神一亮,期待地看著吳理。
他們都是華人,從小耳濡目染,對華國的印象很好,也知道華國在日益強盛,現在華國的電視臺來采訪,可能這輩子就這么一次機會;如果可以的話,誰也不愿意一輩子寂寂無名,能上電視,讓更多的華國人看到自己,對他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吳理聞言笑道:“求之不得。”
......
濟云館的后院里此時擠滿了人,在武街開館的華人拳師算上張世才,一共有八個,他們都帶了幾名得意弟子過來,想讓弟子們也撈個上電視的機會。
眾人在院子里圍成一個圈,吳理聽這些師父挨個講述自己的往事。
“我是1973年跟著師父來的這邊,在河內待了幾年,后來聽說玉河市有華人拳師教拳,而且當地人挺喜歡功夫的,所以師父才帶著我跑到這邊來開館......”
之前那位黑衣老者回憶起自己的往事,大致講述了一番,然后介紹了自己練的拳,最后對自己幾名弟子說道:“你們去給大家打套拳。”
三名弟子心中一喜,走到圈內,打了一套通臂拳。
弟子們一邊打,黑衣老者一邊介紹他們這一脈通臂拳的特點。
“吳理,網友們希望你能和在場這些師傅切磋切磋。”
一套通臂拳打完后,一旁的陳剛突然開口道。
如果只是聽故事,看套路表演,直播難免顯得枯燥,有網友提出希望吳理能夠和在場的師傅們切磋,陳剛也就順水推舟地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