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自古以來西方都算是地少人稀資源匱乏。
真正進入婚禮流程的時候又狠狠驚了那幫鬼佬一場,對于他們來說,無非就是從女方父親手中接過女子,然后在神父面前宣誓一下就可以了,搞慢點,顯得有點歷史,十幾分鐘都拖不過去,可換到華夏禮儀上來,整個流程走完,人不但看呆,事后腿也快站斷了。
新人入場:
由手捧紅燭的侍女成雙成對的入場,新郎新娘一起入場且站立,雙方向各位來賓行拱手禮,之后夫妻相互鞠躬,男子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而女子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且手藏在衣袖里鞠躬90度。
親醮子禮:
新人最應感謝的是彼此的父母,父母將會在現場親自為親人賜酒,并告誡婚后要承擔的責任。
行沃盥禮:
新婿需要自己把手和臉洗干凈,然后為媳婦用濕毛巾擦干凈臉與手,婚禮的沃盥之禮象征著新郎新娘懷著單純的心開始融入新的生活。
行同牢禮:
新郎新娘可以一起吃一種動物的肉,這樣象征的是從此有福同享,以后能夠一起吃苦一起享福。
行合巹禮:
新婿為其倒酒,新人各喝一半然后交換喝掉,夫妻共飲后愿夫妻二人從此能夠相互扶持及照顧,夫婦雙方一體永不分離。
解纓結發禮:
最后新郎會在定情之時贈與心上人一縷紅纓,在兩人圣潔的婚禮中由新郎將紅纓解下,再各取自己一縷發絲,結在一起,作為愛情永遠的美好與紀念。
結發禮:
兩位新人分別割下一撮頭發,用紅繩帶綁在一起,意味著將兩人牢牢結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離。
拜堂禮: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
六禮一過,這才算是婚禮結束。
整個流程從早上一直搞到下午,對參加婚禮這幫人來說,累是肯定累的,但參與的華人一個個都顯得極其振奮,這是一種精神上鼓勵,是文化上的昂揚,是禮儀上的碾壓,也是文明對野蠻的宣誓。
整個婚禮過程中,每一個華人表現出有絲毫不耐的神色,所有人都是自豪的,為文化,為歷史,為民族,為血統,特別是看著那幫子鬼佬驚嘆,驚愕,羞愧,抵觸,厭惡,暴躁,卻又要表現出紳士風度,要露出笑意,那過程,別提有多舒爽了。
從腳后跟一直舒服到頭發絲的那種。
看看什么叫文化!
看看什么叫傳承!
看看什么叫歷史!
看看什么叫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