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兒商議完畢,白起心中有底了,他并不需要帶著先鋒軍區拼命,看來陛下還是十分重視這支先鋒軍,他如果可以牢牢的掌握這支先鋒軍,那么白家在大秦之中的地位無疑會提升很多。
先鋒軍修整一番,隨后再次啟程,不過這次并沒有極速的趕路,而是緩慢行軍,讓士兵和戰馬恢復體力,每日行軍的路程都不長。
用了七、八天的時間,這才遭遇對方最后一路主力的探馬。
隨后,白起也是派出大量的探馬,查看周圍的環境,以及對方的部署。
大宋軍挑選了平坦之地,舍下三座大營,進行了分兵。
三座大營三角形部署,可以相互支援,同時大營周圍都部署了拒馬,陷馬坑估計也有,但是被偽裝了起來,根本看不出來。
白起并不安營,而是帶著先鋒軍在三座大營周圍移動,不時的休息一下,并不主動攻擊。
大宋軍中的元帥、將領們也是看出了問題,他們并沒有想到,這支瘋狂的騎兵大軍竟然改變了戰法。
明顯是在拖延是時間,可是他們發現,自己也是陷入了被動之中,完全無法攻擊對方。
一旦離開大營,在外面野戰的話,他們未必是敵人的對手啊!
“我們可以召集多少騎兵?”
“到是有兩百萬騎兵,是否要派出去?”
“能打的過嗎?”
“如果是拖住他們呢?隨后步兵進行包圍如何?”
“……”
議論紛紛,只不過根據那些潰敗的將領們所言,對方的這支騎兵極為的恐怖,完全以重甲騎兵為先導,隨后以先天武者組成的大軍后支援。
這么一股力量,如何消滅?
而且,對方的重甲騎兵竟然可以來去如風,實在是難以想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什么樣的戰馬可以承受重甲的同時,保持自己的耐力和速度呢?
這種戰馬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即便很多大宋軍遭遇了這支重甲騎兵,但是因為全身披甲,很難在混亂的戰場上,仔細的觀察一番。
完全不了解,于是就這樣,這支超過千萬兵力的大宋軍主力,就這么被白起的先鋒軍拖在這里。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也是出現了,糧食問題。
一千多萬大軍,每日需要的糧草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他們攜帶的糧草本來是為了返回駐地準備的。
而白起的先鋒軍攜帶的糧草雖然也是不多,但是他們一路打過來,采用的是就地補給的方式,告訴的移動,可以隨時脫離周圍,去附近的城池打劫一波,然后再回來。
而大宋軍則是沒有這個便利,如此他們只能挺著,或者是讓自己的騎兵離開,尋找糧食回來。
這個并不困難,困難的是,自己的騎兵萬一裝上對方怎么辦?
敵人同樣有消息來源,不然也不會如此精確的連續襲擊自己兩路主力,而且最后還改變了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