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那是一面陡峭的山壁。
鐵帷山那是山脈,大山很多,山又多石,故而峭壁便多。
遠遠望去那面山壁是如此之巍峨,給人一種飛鳥難越猿猴難攀的感覺。
不過,山壁上有有土的地方卻還會有一些枯黃的草,讓人不得不感嘆生命力之頑強。
而如果走到近處再仰望那仿佛高不可攀的山壁時才會發現,那山壁雖陡卻終究不是針扎不進的鐵板一塊。
山壁只是陡峭卻還談不上鬼斧神工,那山壁上總是會有凸凸凹凹的地方。
而這時細心者便會發現在那山壁上有十來只羊正在啃那枯黃的草!
對,是羊,巖羊,一種只要山壁上稍有借力之處就能上它上下自如的羊。
巖羊的蹄子是特殊的,看起來十分的小巧,前方就只有兩個腳趾。
可是它那兩個腳趾的間距卻很寬并且就如同人的手指那樣可以靈活的分開。
只要巖壁上稍有凸凹或者有點縫隙,它哪怕只用一個腳趾插進去就也足以維持它的平衡了。
還有它的蹄子上有一圈突出的外緣,那蹄子下面還有一層柔軟的肉墊。
這就又讓它的蹄子與那巖壁能免產生出足夠的摩擦力來。
所以,此時的情形給人感覺那所有的巖羊就象馬戲團里那些經過訓練的會踩鋼絲的山羊一般。
在人類看來那峭壁是那么的危險給人一失足就成千成恨的緊迫感,可它卻偏偏勝似閑庭信步。
草食動物嘛,既然它們注定不能與食肉動物一拼高下,那么它們自然就有逃命的絕招。
豺狼就免了,那是無法登高的,虎與豹雖能登高,可是它們卻沒有巖羊那樣的蹄甲。
所以,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巖羊的天敵也只是那在天空中偶爾會俯沖而下的金雕了。
這時有一只雄巖羊突然就豎起了耳朵,那是因為它聽到了西面發出某種怪異的聲音。
可是隨即它就把頭垂了下來接著吃草了。
那聲音于它來講已經很熟悉了,自打它還是一只羔羊的時候,那怪異的聲音便伴隨著它的成長。
盡管它并不知道那種現象有一個名字叫“風”。
管它是什么呢,只要對它的生存沒有構成威脅便好!
食草動物自然是隨水草而居,它們就在那陡峭的山壁上追逐著那枯黃的草越攀越高。
可是就在那只雄羊即將攀到山頂的時候,它忽然警兆頓生,一瞬間它便如人類之中能夠飛檐走壁的高手一般向那陡壁下奔躥而去。
而有了它的預警,其他巖羊自然也緊緊跟隨。
對,是奔躥,而不是呈直線向下沖去。
它們縱是跳躍攀爬高手可也絕不會從那巖壁上跑下來,那樣只能摔死!
這些巖羊大體是呈“之”字行跳躍的。
在這跳躍的剎那卻又充份體現出了它們的生存天賦有多么的不同!
它們的肩部卻是比它們的臀部還要寬闊,那四腿上強健的筋腱讓它們在從兩三丈高的高點落下時能夠產生足夠的緩沖!
“哦哦哦”,這時一連串急促的卻又顯得有些奶聲奶氣的叫聲響起,一只長度還不到一尺的小奶貓卻是也從那山頂上跑到了巖壁上!
說是小奶貓那極言其小,可它也是貓科的動物,而實際上它的大名叫作“猞猁”。
種族壓制也好,血脈壓制也罷,此時這只小奶貓卻是把它食肉動物的野性展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