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面兩條腿抬起那馬身可就接近接直立了,騎手抓不緊韁繩就可能從馬后部掉下去。
二,兩條后腿同時抬起,也就是俗稱的“尥蹶子”。
馬身如蹺蹺板,那后面高了人就可能又被馬從前面甩出去。
那有人說我騎術好,在馬上維持重心的反應和水平特別的高,無論你前面高還是后面高我就掉不下去,而在很多講書的橋段也是這樣寫的。
可實際上那也太小瞧馬的野性了,你當那馬真拿騎手沒招嗎?
而這就是那馬的第三招了。
那脾氣大的馬在跳起來后絕對是會把它自己摔倒在地上的,那就象人練鯉魚打挺一般先讓自己的后背著地的!
而這時騎手還是祈禱自己先被甩下去才好。
從馬上被甩下去那馬背也沒有多高,人問題也不大,頂多也就是個骨折啥的。
可騎手若是一直不下去,那么不妨試想一下。
作為一種四蹄動物的好幾百斤重的馬匹在前身彈起馬體近乎直立的時候,它突然就把自己的后背往后一砸。
它自己先倒了,哪個騎手能控制住不讓它自己倒?
那真要是在馬背上的人那就得先摔在地上,然后馬就倒下來了,哪個人又能夠禁得起那馬好幾百斤的一砸?!
那少年乞丐正因為見識過馬認生發瘋一般的表現,他才知道自己已是不妙起來。
可是他現在敢下嗎?不敢下!
他搶馬就是為了逃命的,是現在他又怎么跑,他根本就控制不了這匹馬!
此時他搶馬未成,那其余胡人又怎么可能會放過他?
眼見著有兩名胡人看到他竟然打人搶馬卻已是縱馬向他這里沖來了
而就在這少年乞丐慌張之際,這時突然傳來了一連串急促的“哦哦哦”的叫聲。
然后便有黑影一閃,沒等那少年乞丐從上跳下去呢,那只小奶貓卻已是如電般的又躥上了馬背!
剛剛那少年乞丐掄動石頭棒子將那個胡人從馬上打下去時,他自然無暇再顧及已是躲在他懷里的那只小奶貓。
他這頭把那胡人打下去了,那小奶貓便也從他懷里跳出來了。
而現在他又上馬了,那小奶貓自然又跟著跳了上來。
而這小奶貓一跳上馬背也許是它發現了少年乞丐的窘境,也許是它在這匹胡馬的暴脾氣中感覺到了敵意,它那“哦哦哦”那就是它們猞猁吹響了戰斗的號角!
而它這一叫,這匹胡馬便也感覺到了威脅了。
胡人野,那胡馬的性子的也野,但凡在外的馬群又怎么可能沒在那兒馬子的帶領下與狼群斗過。
可是哪匹馬卻也沒有讓狼跳上過后背,那馬也是沒有經歷過這種情形啊!
實在是這小奶貓本就是猞猁,那跳躍本就是它的強項。
現在它也只是只小奶貓,到了成年之后那一跳就達兩三丈時也是有的。
它這么能跳,那馬用后踢踢狼的辦法于猞猁這種中大型貓科動物卻根本就用不上!
沒有人能搞清馬的思維,當然也可以說成是馬的本能反應。
這匹胡馬對野物也有著天然的反應,所以在這只小奶貓跳上馬背后,那馬卻也忘了倒地砸人了,它卻是直接就向遠方狂奔而去!
而后面的那兩名胡人自然不能放過這個敢于反抗的少年乞丐,便也縱馬就追了下去。
一馬在前兩馬在后,就這樣追逐著越跑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