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當再有一名倭寇沖上山丘的時候恰恰就看到了商震已是躥下山丘的背影!
商震跑的是如此之快,可他那拖槍而行奔跑的樣子又是如此的讓人記憶深刻。
就象剛才他在那丘頂接連挑翻幾名倭寇那樣,倭寇們可是在山溝里山坡上瞅著呢!
倭寇們在往前猛沖的時候就也在想,前面的錦衣衛里怎么還會有如此勇武之人!
可是現在呢,他們倭寇是站在一人多高的丘頂上,商震則已是飛跑下了這個山丘。
這里只是山丘。
山丘那是有坡的,這面的山坡雖不是陡壁,可商震從上面狂奔而下并沒有收腳,那速度自然是極快的。
山丘上的倭寇由于視角的原因,商震就變小了起來。
而現在他們再看商震奔跑的樣子怎么就象一句歇后語呢?
這句歇后語叫作:老鼠拖木銑——大頭在后!
當然了,商震現在拖的不是木銑,他拖的是一桿大槍。
他那姿勢可不正象一只小老鼠拖著一桿長槍“嗖”“嗖”的貼著地皮兒躥逃嗎?
而就在這只小小的“老鼠”在奔逃的時候,他的腦袋卻還是在仰臉朝天的瞅著的。
而片刻之后,商震便將那沒拿東西的左手向天空中一伸一抓。
而這時先前被他挑起來的那個在空中劃著弧線的物件終是把它的軌跡運行到了盡頭。
那物件正是那把手銃!
商震已經來不及再去拿自己的那把來自于胡人的圓月彎刀了。
那把刀被他甩插入了一名倭寇的身體里,然后那名倭寇往下一趴那刀便穿體而過了。
后面的倭寇源源不斷,商震已經沒有時間云把人翻個個兒再把那刀抽出來了。
可是剛剛他在丘頂的時候卻還記得那把手銃,而他恰恰就又看到了那把手銃。
雖然他一直在與倭寇激戰,可他下意識的覺得這把手銃終是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試想,倭寇們在狂追錦衣衛。
那手銃也只有一尺多長,又不是帶著近丈長的火繩的鳥槍,那么那個倭寇不可能讓火繩處于燃燒的狀態。
那么問題便來了,這把火銃的原主人又是用什么辦法給這把火銃點的火?!
他先前看到的白煙那可不是火繩點火的煙,那是倭寇已經完成射擊后從槍管里噴出來的火藥的硝煙。
那個倭寇想開槍就能開槍,這個也太快了,這個已經打破了商震對火器的認識。
所以,商震不要那把彎刀卻也要把這把手銃弄回來。
當然了,如果那把火銃離得太遠他夠不到自然就不能要了。
可是既然長槍能夠到那他為什么不要?
而就在剛剛一系列的動作中,商震反應之快應變能力之強便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現。
殺敵、挑槍(那把手銃)、逃跑、接槍,一氣呵成,便如行云流水一般竟然沒有絲毫的停滯!
他也不能停滯。
自己必須快!
只有快,自己才能逃出去。
此時猶在狂奔的商震卻是在想。
史書上說象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大將能一生斬敵十余萬騎!
哎呀,人家是怎么做到的?自己才殺了這么幾個倭寇怎么就累得狗爬兔子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