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更何況這莊子里的莊丁本就是為了求財才聚到一起的倭寇呢?
馬蹄聲聲打破了夜的寧靜,燈籠與火把的照耀下面是馬背上催馬急追的莊丁。
那莊主也是老江湖了,他也只是大致看了一下自家失竊的情況便已經對大致的情況有了判斷。
一共就算是少了四千兩銀子那也只是二百五十斤的重量罷了。
(注:時下,一斤等于十六兩)
所以,來偷盜銀兩的賊人絕不會多,頂天那也就是五六個人。
試想,那些個賊人進入莊園之后那絕不是說殺了八個瀛人兩條狗又藥昏了他的四叔就完的,他們得把那些銀子再從自家莊園的高墻上弄出去!
就那高墻是兩丈高的。
假如一個人雙臂有一百斤的力氣,那么在那高墻之上想把一百斤重的銀子拉上去那是不可能的,那最多也就拉個三四十斤!
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一人在高處拽重物時那是需要來捯手的,那時候拽東西會比在平地上把東西搬起來費勁的多!
別問那莊主是怎么知道的,只因為這樣進入別人家的庭院偷盜錢財的事他也干過!
而不管那些個賊人偷了幾百斤的銀子那也不可能扛著跑,他們必須得有馬匹或者馬車。
根據小馬駒,也就是那個后廚小徒弟所說推斷,他所聽到的那聲動靜就應當是銀兩墮地的聲音。
現在距離那時的時間還不是很長,那么現在去追肯定還來得及!
漢地太遼闊了,漢人也太多了,大漢民族聰明人那也數以萬計。
應當說,這個莊主的判斷那是完全合理的。
而他能判斷出來的,他的那些手下卻也能判斷出來。
聰明人與次等聰明人相差的那也只是思考的時間長短罷了。
絕大多數的追兵都往西面追去了,因為那個后廚小徒弟說那聲響是在西墻發出的,而熟悉這里道路情況的倭寇自然知道西面那是好幾條大路的。
可同樣有這么一支三十來人的追兵卻是向北追了下去。
北面也只有一條道路,并且那條路并不是很好走。
從那個分派追賊任務的莊園總管的角度來講,他這么分配無疑是正確的。
雖然說那聲響肯定是那幾個盜賊弄出來的,并且那聲音也是在西面響的,可是誰又敢保證那幾個盜賊就一定往西面跑?
那人家就不能故布疑陣南面、往北面、往東面跑?
可是從這支正往北追的這些人的角度講,他們卻覺得總管分配活那是不公平的。
這回莊主盛怒之下那可是許諾了好多賞銀的,而且那賞銀還是和被盜的銀兩掛鉤的!
那可是被盜銀兩的兩成銀子!
試想,如果那幾個盜賊盜走了四千兩銀子,那么抓獲盜賊就能得到八百兩銀子的獎賞。
雖然說他們作為莊丁不應當有讓那些盜賊盜走更多銀子,這樣他們的賞銀也會水漲船高的想法,可那也絕對是筆豐厚的獎賞。
只是往盜賊最有可能跑的西面派去的追兵的頭兒那卻是管家的親外甥。
這可真是肥水不留外人田啊!
可是人家主管就那么分派了,人家就是不說可人家那理由也能站住腳。
唉,看來今天往北追的他們很可能是鬧個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