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比較自然,挑不出錯來,卻沒有多少亮點。嚴格來說,這只是水準線上的表演。
一百分可以打七十分左右,談不上優秀。
但是……
最后一句詩,真的非常加分。
張煌已經可以想象,在真正拍攝的時候,在璀璨星光,萬家燈火的繁華街道上。
入夜時分,風停了,水面波瀾不興,星海倒映在河中。
醉酒的主角,看到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他仿佛置身于銀河深處,美好靈動、似幻似真、縹緲迷離。
那個場景,多么的美好。
然后落水……
吟詩!
神來之筆。
在大眾觀影的時候,鏡頭的畫畫,十分陌生的主角,絕對在那么一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深入人心。
沒錯,這就是張博,才華橫溢的張博。
或許在真實的歷史中,青年時期的張博,不過是蕓蕓眾生之中普通的一員,哪怕小有才名,但是放眼天下,根本排不上號。
只有人到中年,經過幾十年的學習、積累,他才厚積薄發,創作了偉大的著作。
但是這樣拍,觀眾未必認同。
畢竟在大眾印象中,張博很厲害,非常的牛比。
那么他年輕的時候,才學肯定不差。
多數人不會在意什么成長性,他們只想看到主角在大銀幕之中,盡情揮霍自己的才華,得到大眾的嘆服、頂禮膜拜。
所以七十分的表演,在一句詩的加成下,至少是一百分的效果。
張煌糾結了,他下意識地回望。
人群角落中,孟輕舟雙手握緊了拳頭,又茫然松開了。如果說,他提前半年準備、學習,這算是作弊。
但是碰上開了掛周牧,非戰之罪……
中年人卻急了,他擠開了人群,走到了張煌旁邊,才想開口說些什么。張煌卻有所預知,狠狠冷厲瞥眼,透著警告的意味。
中年人心中駭然,到了嘴邊的話,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頹然,手足無措。
與此同時,張煌站了起來,擠進了包圍圈,替周牧解圍,“大家不要急躁,有事情稍后再說,不要忘記了正事。”
“對于周牧的表演,你們有什么看法?”
張煌開玩笑似的說道:“大家滿意嗎?要是覺得不行,我可以另外換個人,讓他再表演一段戲。”
“不用,就是他了。”
“別的人演張博,肯定是在演。他演張博,就不是單純在演了,而是在跟張博對話交流。”
“沒錯,如果崇道公復活,說不定跟他惺惺相惜。”
“……”
一群專家學者,溢美之詞不斷,要把周牧夸上天。這多虧了卜今,給大家安利了周牧的“豐功偉績”。
在沒有認識周牧之前,專家學者們就聽說他的詩句文案。就算沒有專門去研究,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現在更不用說,直接拋出一句詩文,讓大家清楚知道,什么叫做盛名之下無虛士。
反正大家把周牧,直接當成了自己人。
別人演張博,他們怕破壞了張博的形象,肯定反對。
但是自己人來演,那叫致敬,情況肯定不同。總而言之,施龍燕等人的態度,明顯發生了改變。
張煌也能看出來,一幫專家學者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