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剛剛進入麻醉狀態,還沒等劉半夏接過手術刀呢,手術室里響起了周書文的聲音,給他都嚇一跳。
抬頭看了一眼,周書文正站在觀察室的麥克風旁。
“主任,我覺得一厘米就夠了。”劉半夏說道。
“為了炫耀?”周書文淡淡的問道。
“主任,哪能啊。孩子才這么大,闌尾也沒長大呢。1厘米夠伸手指、夠下器械,這就夠了。而且闌尾目前也沒有炎癥,太長了浪費。”劉半夏趕忙說道。
“二十分鐘,夠么?”周書文又來了一句。
“包括關腹么?”劉半夏想了一下。
“包括,計時開始。”周書文說完之后就掛了電話。
對話是很簡單的對話,可是聽到所有人的耳朵里代表著的意思就不一樣了。
見識過劉半夏上臺手術的人雖然覺得這個時間有些緊張,但是劉半夏拼一拼,差不多也是能完成。即便是超過了二十分鐘,做為一臺小切口闌尾切除手術,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對于第一次見識過,尤其是那些濱海醫學院過來的學生們,他們的理解就不一樣了。這代表了什么?即便是常規切口二十分鐘都無法完成的手術,提高了難度之后他還能完成?
“梁醫生,一會兒要配合好我。完成了,獎勵個雞腿。”
就在這些學生們還在議論這個事有多扯淡到時候,畫面上的劉半夏又開口了。
梁曉琳那叫一個郁悶啊,自己是小孩子么?一個雞腿就打發了?
不過劉半夏也沒給敢再浪費時間,他也沒有挑戰過這個時限啊,可得給自己的老師爭口氣。
也得說梁曉琳跟劉半夏混了這么久,在配合上來講真的很有默契。其實她的手也真的不慢,對于各項手術的理解也不差。差就差在她負責親自動手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猶豫。
“劉半夏,小切口、正常切口、腹腔鏡如何選擇?切口長度如何選擇?”
劉半夏這邊還在分離皮下組織呢,周書文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根據患者來,患者需要啥就是啥。”劉半夏回了一句。
“具體一些。”周書文又開口了。
“在患者沒有具體要求的情況下,也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如果覺得患者的闌尾化膿易破裂,我就會選擇正常切口。”劉半夏說道。
“手術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患者解除疾病,是一項必須的醫學介入手段。方式上跟醫生的喜好沒關系,只是單純的在為患者服務。”
“每一種手術方式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指向不明的情況下我同樣會選擇正常切口,以免延長切口或腹腔鏡改開腹。探查腹部……無異常,尋找闌尾。嗯……,小家伙出來嘍。”
不管是在現場還是在禮堂的人,好些個都傻眼了,怎么會這么快?這就把闌尾找出來了?就這么點時間就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