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過好多家醫院進行檢查,可是得出的所有結論都是一樣的,都說是特征性癲癇。隨著孩子年齡增加,有消失的可能。”
“開始的時候我也是這么考慮的,不過今天的很短時間內孩子就發生了三次癲癇。我想這跟以前的情況還是有些不同吧?”劉半夏問道。
孩子的媽媽點了點頭,“以前只是偶爾發作,我們只要保護好他,不讓他磕著碰著就行,很快就能夠恢復。”
“今天最后一次我們還是用了藥物,那也足足過了3分17秒才恢復正常。”劉半夏又接著說道。
“我有理由懷疑孩子可能是因為心臟原因引起的癲癇,我們做了心臟超聲,在排血量和形態方面上,并沒有看出有不妥的地方。”
“所以結合這些情況來判斷的話,我覺得可能是阿斯綜合癥中心率失常引起的癲癇反應。發病時間在7-40歲左右,有一定的遺傳性。”
“這種病的發病機制,就是因為心肌某個部位的原因導致心律不齊,造成室上性心動過速,也就是說心臟快速跳動,就沒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到腦部,造成大腦缺氧,導致癲癇。”
“遺傳?從誰那里遺傳?我們兩個都沒事啊。”患者的父親詫異地問道。
“即便是遺傳了,也只是有一定發病幾率的。而且目前這僅僅是我的一個猜測,我只是覺得孩子今天的癲癇發作得太頻繁了,排除其余的原因之后只剩下這一個。”劉半夏說道。
“而且如果我們今天沒有連監護儀,沒有看到顯示屏上歸零的情況,我也不會往這方面考慮。”
“醫生,那怎么檢查呢?”患者的父親問道。
“原本我是打算做一些實驗來進行判斷,誘導發病。剛剛我仔細想過,咱們可以做得更直接一些,做心臟電生理檢查。”劉半夏面色平靜的說道。
“不過這是一種有創介入檢查,就是我們通過給孩子的心肌通電測試反應狀況。如果某一個點或是某一束心肌纖維有了病變,就會直接反饋出來。”
“這樣的檢查更夠更加精確,也是我們能夠做的做徹底的檢查。心動超聲雖然也能夠看到圖像,但是看得比較宏觀,沒有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無法看到。”
“有創檢查同樣會有一定的危險性,你們可以考慮一下。為了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不至于受到排擠,更是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著想,覺得可以嘗試,我就會跟你們解釋手術步驟和風險。”
這確實是劉半夏仔細考慮的結果,原本的打算是一點點測試,可是那樣的話可能會把患者父母的耐心給消耗沒,反倒做了很多無用功。
只不過他的這個提議更加的直接、大膽,讓邊上的石磊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正常醫院里遵循的原則是由小到大的檢查,比如說先做超聲,然后才是X光啊、CT啊這樣的診斷順序。
這次劉半夏給推薦的可以稱之為終極檢查了,還是有創介入檢查。只要患者的家屬是有脾氣的,沒檢查出毛病之后肯定會給來一輪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