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得不說,王博的話真的把他的心思給勾了起來。
因為王博說得不差,小兒普外科無非是先有普外科的一個增配。骨科這邊呢,雖然涉及到細支專業的知識比較多,但是也并不是不能掌握的。
肯定是要付出很多的辛苦,自己才能夠有所收獲。
這個跟你是不是天才的關系其實沒多大關系,即便是再天才的人,也需要足夠多手術數量的積累,你才能夠達到一定的實力水準。
自己目前在別人的眼里就是“天才”,診病很厲害,能夠留意到很多的細節。手術很厲害,能夠快速掌握。
接下來的職業發展上,光走普外縱向的這條路,雖然也可以,但是能夠取得的收獲會少一些。如果橫向發展一下呢,骨科好像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這里邊也牽扯到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跨專業行醫的問題。
并不是說你是普外科的醫生,你就可以搖頭晃腦的去別的科室做手術。
在這方面也都是有著嚴格規定的,除了一些基礎類的急救手術以外,都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授權的。
比如說他那次的腦積水抽取,要不是張曉作為神外的醫生給了他權限,還牽扯到了急救范疇,他就沒有權力抽。
成功了,大家伙哈哈一笑,然后也就沒有然后了。失敗了或是有了并發癥了,他跟張曉也就剩下抱腦袋哭了。
小兒普外科他直接上手術沒問題,只要他有信心敢接,就可以直接上,但是骨科的手術就不成。
除了在急救中心放開了權限的那些急救手術以外,其余的手術他就只能作為助手參與。主刀醫生在經過權衡之后,倒是可以給他一些操作的機會,但是他的身份仍然是助手。
剛剛王博的話就很明顯了,如果他真的能夠在這方面有所掌握的話,院里貌似能夠給他開上一展小綠燈。
倒退些年,沒有那么嚴格的規定,或者說他這次注冊主治醫師的時候,直接注冊骨科的也沒問題。
但是他也不能放棄普外科啊,這是他的根本。
現在這個機會就擺在面前了,哪怕僅僅是在二院的范圍之內,這也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普外和骨科的雙料外科醫生,這個名頭聽起來好像比副主任都要敞亮很多。
到時候自家老爸、老媽、媳婦、老丈人,是不是也能跟著開心一下呢?
心情有些小激動,也很復雜。
前景是很美好的,可是需要自己付出的辛苦也是很多的。最起碼在夢境空間中需要度過的時間就會更加的多,沒有勤學苦練,根本別想把技術掌握得扎實。
他現在都不知道將來能否承受得住這份寂寞、這份苦,那可不是一次兩次的就可以磨練出來的技術啊。
而且要是真的都玩明白了,以后的工作肯定也會更累。
最起碼手術的臺數會增加一定的比例,這個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