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夏走到跟前,將患者的氧氣面罩拿起來,擺開下巴,仔細檢查了一下口腔。
李浩腦門就是一緊,竟然忘了檢查氣道。
“行,就按照剛剛李醫生說的安排吧。”劉半夏點了點頭。
“劉老師,我犯錯啦。”李浩苦著臉說道。
“屬于在犯錯的邊緣瘋狂的試探,急救人員有時候并不一定能夠把患者的所有癥狀都給表述出來。”劉半夏說道。
“我也跟過急救車,跟車醫生的最優先一點,就是保證患者的生命體征、實施急救。不過急救車上的器材有限,而且還要搶時間,難免就會有所疏漏。”
“畢竟發生過痙攣嘛,口鼻內的異物即便是急救員明確表示當時沒有了,我們過來以后也要檢查一下。”
“一會兒跟患者的同事聊一下吧,跟車過來的,多少應該能了解一些情況。總體來講這次接診還是很不錯的,犯了一點點的小錯誤。”
“如果給你這次的急救接診來打分,百分制的話,能達到八十分。不管別人怎么打,反正我就這么打,有意見嗎?”
李浩趕忙搖頭,這個真沒有,也不敢有。
氣道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火災患者、癲癇患者、痙攣患者,很多時候就因為忽視了這項檢查,很可能就會搞出大狀況來。
跟著李浩學習的陳冬梅心里邊也是撲騰亂跳,劉老師的要求真的是太高了。就這么一點點的小失誤就給扣掉二十分,這要是再大發一點不是就不及格了嗎。
“李老師,劉老師這么嚴格啊?”等劉半夏離開后陳冬梅問道。
李浩摘下了口罩,“這都是因為有你在,給我留面子呢。我心里邊其實是有些慌,一直在琢磨到底要不要給患者注射鎮靜藥物,然后就把檢查氣道的活給忘了。”
“可是透過氧氣罩也能看到患者的呼吸是沒問題的啊。”陳冬梅說道。
“看到是一回事,檢查與否就是另一回事啦。”李浩說道。
“現場急救五要素,DRABC。這是劉老師反復強調的,首先就是要判斷施救的話,是否會給我們帶來危險。比如說在公路上,還是車流比較密集的車道。”
“再有的就是看患者的反應,給予一個合理的判斷。接下來的ABC就是檢查氣道、呼吸、心肺復蘇。”
“來到了咱們這里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只不過危險程度就不需要考慮了,根據患者的反應和病癥給出判斷就好。”
“但是氣道這一塊,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比如一些創傷患者很可能會出現呼吸障礙,氣道檢查就必不可少。”
“回到剛剛這位患者,我就在糾結到底要不要給鎮靜劑。患者明顯有過心動過速的反應,不過跟急救員匯報的心率相比,已經有了下降,所以我沒給用。”
“但是現在患者的血氧還是有些低,所以我在血常規和血液生化之外,又給加了一個動脈氣血分析。”
“不過這位患者的情況還不是很清晰,也可能是腦內病變引起的一些狀況。所以我又給加了一個CT,根據劉老師的反應來判斷,這些檢查已經是做全了。”
“天啊,聽得我都頭大。我也實習了很長時間了,有時候還是有些蒙。”陳冬梅感慨的說道。
“其實也沒那么復雜,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習慣而已。”李浩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