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先這樣吧,稍后我們的護士會告訴你們應該怎么護理。會有發熱的癥狀,畢竟植入了東西,我們會給抗生素和退熱處理的。”
說完之后,杜凡成就跟劉半夏他們一起走了出來。
“現在放心了吧?”杜凡成笑著問道。
劉半夏點了點頭,“昨天我主要接診了四位患者,目前這一位小患者算是情況最好的了。另一位要服藥,過敏那位差不多過幾天也得手術,ICU那位還沒脫離危險期。”
“在醫院啊,這樣的事情也都是正常的。好歹還有機會呢,那些四期的患者怎么辦啊,就別多想了。”杜凡成安慰了一句。
“哎……,也知道是這么個情況,但是還是會受到影響。”劉半夏說道。
“所以咱們就必需得把活都給干好,要不然都對不起咱們這身衣裳。反正當醫生的時間越長,接診的患者越多,這份責任就覺得越重。”
“以前啊,幫患者診斷出病癥心里邊都能美滋滋的樂半天。現在就不會那樣了,因為有些病癥真的是太折磨人。”
“劉老師,那是因為現在您的醫術高了,接診的患者往往也都比較復雜。”許一諾說道。
“像我們剛來的時候,就給清創縫合,那時候心里邊也是沒啥想法。現在接觸的患者這么多,有時候確實有些揪心。”
“咱們才是剛剛開始啊,以后的路還長著呢。”杜凡成笑著接了一句。
其實他能夠體會到怎么個情況。
即便是他在耳鼻喉科,也接診過很多病癥嚴重的患者。這些患者治療起來很費力,就像今天的山山一樣。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個事情,不就植入個人工耳蝸就完了嗎,還有醫保政策的傾斜呢。
實際的情況哪里是那么回事?
山山的路還要走好遠,會很艱辛。都不說別人的眼光這些,他自己適應與學習就會是很難的一個過程。
聽、說,對于很多孩子來講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他卻需要從頭開始。
劉半夏這邊呢?
正常來講他這個年紀接觸不到那么多病癥復雜的患者,但是他的醫術好,還屬于內外兼修,接診的患者自然就會提高規格了。
就說那個NOSES手術,過來的患者不都是各種癌癥嗎?很少有小的良性腫瘤找他來做,沒準一個內鏡就解決了呢。
成長得太快,對于患者的接診就缺少了一個沉淀和過度的過程。
你要是讓一個主治醫生每天面對的都是癌癥患者,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這都是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該干的事呢。
“孩子的手術完事了?”
回到了大廳后齊文濤問道。
“完事了,接下來就是漫長的恢復期和適應期。”劉半夏說道。
“你那位包蟲病的患者呢?接下來該怎么辦?”齊文濤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