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啊,我們都是交給患者來選擇是否做手術。因為那樣大多都是在無關生死的時候,可以讓患者自行選擇。”
“她的情況不同,她腦袋里的包囊可能明后天,也可能三年、五年之后才會破裂。這一點我不能瞞你們,誰也推測不出來。”
“現在的她就跟腦袋里有了幾枚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引爆的炸彈一樣,可能開心的時候、悲傷的時候、生氣的時候,因為情緒波動大,腦電活躍,這就會刺激到包囊。”
他說著的時候也一直在留意患者的情況,聽到他這個話以后患者趕忙擦了下眼淚,做了幾次深呼吸。
肖兆秋贊許的看了他一眼,一直沒有吭聲,就是想看看劉半夏是怎么給患者做工作的。
其實他完全都不擔心患者會選擇放棄治療,因為這樣的病癥、這樣的大好年華,沒有人會選擇放棄。
但是被迫接受與積極應對,心態不一樣,對于患者的預后都會有影響。
雖然說劉半夏有忽悠的嫌疑,但是現在最起碼讓患者有了一些想法,這就是成功的。
“所有的大腦相關手術,都是有一定危險的。”肖兆秋開口了。
“對于你來講,那些包囊的位置還是很不錯的,不需要破壞腦組織就能夠看到它們,把它們吸附起來。”
“對于我們神經外科的醫生來講,就跟劉主任說的那樣,都是很常規的操作。這臺手術咱們坦白的講,看的就是運氣。”
“我不敢保證一定就能夠做得很完美,這樣的手術誰也不敢給予保證。我唯一能夠保證的就是我們盡可能的做到完美,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我們初步定的手術時間是后天,也就是27號上午。如果你們同意的話,在摘除頭部包囊的時候,我打算做教學手術。”
“腦型包蟲并不是很多見,我希望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印象。等哪一天我手抖了,做不了這樣高精度的手術時,他們也不至于兩眼一抹黑。”
“不過這個不是強制要求的,完全根據你們自己的態度來考慮。手術我是建議你們做的,不管你們是否做教學手術,這臺手術都得上。”
“誰也不能背負著這些活著啊,因為每時每刻都會提心吊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會發生狀況。”
“那……不能明天做嗎?”患者的媽媽問道。
“后天也是我們仔細討論過的結果,正常來講其實現在就應該做。”肖兆秋說道。
“不過沒有足夠的術前準備,她還有胰腺上的囊腫,胰腺上還有炎癥。多等一天,就能夠讓她的身體更好一些。”
“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沒有一個好的情緒,我們手術的風險反倒會更大。術后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來恢復,這是需要做好心理準備的。”
“情況基本上就是這些,姑娘啊,打起精神吧。給你自己一個機會,也是給我們一個機會。劉主任雖然看著年輕,但是在做手術方面也是非常老道的。”
“哎……,給不給機會都得做啊。”患者的父親嘆了口氣。
“成,那就先這樣。稍后我們的醫生會給你們講解一下這兩個手術的大概過程,我已經做了二十多臺NOSES手術了,目前都是很成功的。”劉半夏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