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雄才大略之下,大明儼然有了起死回生之象,他現在還不敢奢望獲得千古一帝的美稱,但中興之君,他自認受之無愧。
“來人,傳朕旨意,限督師洪承疇于六月之前,剿平叛軍,朕六月之后不想再聽到有關叛軍的任何消息!朕要用叛軍首領的頭顱來血鳳陽城破之恥!”
“朕要早日光復大明雄威!”
......
群聊里。
隋廣:
“楊廣何故擔得起這盛名?”
楊廣高坐龍椅,目光灼灼的盯著唯有他一人能看見的屏幕。
方恒看著群友激情澎湃,也是來了興趣。
將小摩托靠在樹下,認真的解釋起來,作為一名歷史系的高材生,別的不說,專業知識那是滿滿當當的。
更別說,在大四時,還跟著導師去掘了幾座隋朝墓。
對楊廣,他很有發言權。
“秦始皇定華夏之基,掃**,定乾坤,沒人敢說他不是千古一帝,若是連秦始皇都不能稱為千古一帝,后世也沒人敢得這稱謂了。”
贏亥:
“那自然,始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唯一的真皇帝,其他人只不過是低劣歪貨罷了。”
方恒沒有在秦始皇上多費口舌。
開門見山的打字道:
“楊廣配不配稱為千古一帝,其實爭議很大,但在我看來,就他開創了科舉制,這一點就足以被稱為千古一帝!”
商辛:
“科舉制?你們一直說的這是什么東西?后世這么能玩嗎?”
贏亥:
“這個科舉制再厲害,能有始皇帝的功績大,朕......真不信!”
閔由檢:
“科舉制的確是一項創舉,但真的能擔得起這么高的評價嗎?自古以來選拔人才上,可不止這一樣。”
方恒目不轉睛。
將科舉制在腦海中過濾一遍,一聲‘鍵來’,手指如飛的打起了字。
“科舉制的出現是華夏社會的大變革!”
“他最大限度的摒除了權力的干擾,保證了官員選拔的公正、公平,而且他更大的作用是保持了社會階級的流動性。”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沒有那個帝王希望底下的大臣亙古不變,也沒有人希望自己永遠處于社會的最底層。”
“學而優則仕!就是這樣一個制度,讓大量優秀的人才涌入到了中央,才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盛世。”
“就憑這影響華夏數千年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楊廣他不該被稱為千古一帝嗎?”
方恒的反問。
讓群聊瞬間安靜下來。
“而且楊廣興修大運河,解萬千百姓于水火之中;”
“征吐谷渾,重啟絲綢之路,開疆拓土;”
“撰寫《區宇圖志》,開地方志先河;”
“興辦學校,教化世人!”
“他高瞻遠矚,以浩浩湯湯的氣魄和自信,辦前人不敢為之為,他難道不配獲得千古一帝的稱號嗎?”
方恒說完。
群里徹底沉默。
在大隋世界,楊廣雙眼通紅,深深的點頭。
“知我者,方恒也!”
“任憑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憎我、恨我。”
“朕無怨無悔!”
“朕當得起這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