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錢才行。
拍賣繼續。
接下來的拍品,讓吳奪連連搖頭。
硯臺之后,上了書畫,是一幅明四家之一仇英的山水立軸。
結果,卻是民國偽作,典型的“后門倒”!
蘇州片和后門倒,可算得上華夏書畫偽作的兩大代名詞。
蘇州片吧,其實還有一定收藏價值。
一來年份還可以,大致是從明萬歷到清嘉慶,蘇州的一批民間高手以作假畫為業。現在看,也算所謂的古人仿古人。
二來水平比較高,甚至不乏精品,只是多了假冒古人的敗筆。原先包括故宮在內的不少博物館里,還有海外的博物館里,當成真品收藏過不少蘇州片的東西呢。
而后門倒,年頭兒就要短了。
民國時期,地安門一帶,開了不少書畫古玩鋪子。地安門就是故宮后門,借著地利之便,號稱是從清宮里收來的字畫,其實呢,絕大多數都是仿的。
雖然年頭兒短,但也還算講究,有的還弄來清宮流出的老絹老墨,請了高手來畫。比如當時很受歡迎的郎世寧的宮廷畫,是請馬晉仿的;唐寅的山水,是請祁昆仿的。
仿仇英山水的這幅“后門倒”,最后落槌價雖然沒有達到仇英真跡的高度,但相對“后門倒”,那實在是賺翻了。
中拍這位,比馬志德還不如,他把人家仇英的名字都給讀錯了。本來拍賣師都說過仇(qiú)英了,可他中拍之后,順嘴又說了個仇(chóu)英,看來是以前說慣了。
“后門倒”之后,上來的是一件西周形制的青玉琮,比成人拳頭還大,青綠的玉質上,還帶著好幾塊金黃的沁斑。
這一件,成就了今天拍賣會的第一次流拍。
拍賣師還挺詫異的樣子。
吳奪在鑒定玉料時,就不需要“聽”了,心說好歹弄個和田青玉籽料或者東北河磨料青玉來仿,弄了個青海青的料子,做舊水平再高,這料子的質感也不對啊!
青玉琮之后,上拍的是一方螭龍鈕的田黃印章。
這玩意兒比較震人。
特別是對不懂行的人來說,有點兒類似元青花的感覺;一說元青花,好像都和“鬼谷子下山”一樣值錢;一說田黃,那就是一兩田黃千兩金。
實際上,不說別的產地,只說壽山石中的田黃,等級差距也是很大的;不說別的顏色,只說黃色田黃,光是不同的黃度,什么黃金黃、熟栗黃、枇杷黃、雞油黃等等就很多,而質地方面,差別和層次那就更復雜了。
田黃之中,一克十萬以上的有,一克小千的也有。不入流的就不提了。
總而言之,這一方田黃印章料子不假,但品質下等。同時,這是一件現代仿品,仿的是清乾隆時期的造型和特點。
這樣的東西,應該是給“馬志德”們準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