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雍正的東西。”攤主卻一本正經擺擺手,“民國仿的汝窯,大多是那種有點兒過頭的天藍,不會這么淡。”
天青釉的青,不是現在說的青色,是古代的“青”,就是現在的“藍”。
青花瓷,也是一個道理,其實是藍花瓷。
天青,那就是天藍。
只不過,燒出來的天藍色,其實有很多種;汝窯天青釉的最高等級,是接近雨過天晴之后的那種通透的天藍色。
汝窯天青釉的追求,實際上和失傳已久的“柴窯”是一致的,就是天青云破的感覺。(我很想用那句詩,但是最后的破和處兩個字,會被屏蔽。)
都說柴窯之“天青”勝過汝窯;因為沒有實物傳世,也不知能到什么成色。
而吳奪眼前這件水仙盆,比那種通透的天藍色要淡得多,但也不是很普通的青色,大致說來,用“淡青”比較合適。
攤主一說雍正,吳奪倒不驚訝。
因為雍正乾隆兩朝,是歷朝歷代仿制汝窯數量最多的,官窯仿,民窯也仿。
要是雍正官仿,攤主絕不可能就這么擺在攤子上。
而雍正民窯仿汝窯,現在的市場價格,吳奪還不太清楚。
“你還是報價吧。”吳奪一邊說,一邊拿著手機開始查。
“行,不啰嗦,整一萬。”
吳奪在某權威平臺登錄會員身份,查到了一些拍賣記錄。這雍正民窯仿汝窯器,確是一萬兩萬的比較常見。
“這怎么就能到雍正呢?”吳奪接口,“雍正的釉色,也不這樣啊!”
“官仿釉色沒這樣的,但是民仿有。要是官仿,我也不可能報這價兒啊!”
“我再看看。”吳奪此時該使出殺手锏了。
結果,吳奪徹底被晃了一下子!
不是雍正!
但卻更早!
明代的,還是官仿!
明代官仿天青釉汝窯器,那就只有宣德朝!
別無其他。
“聽”出來了,吳奪的理論知識也跟上了。
對啊!宣德官仿汝窯是在景德鎮御窯廠干的活兒,器型略大,胎更厚重,釉水也會偏透一些。釉面的橘皮紋,也正是宣德官仿的一個典型特征;只不過,這一件不算很明顯。
而且,宣德官仿的天青釉汝窯器,有兩種釉色。一種是近似天藍色,另一種就是這淡青色。淡青色相對天藍色,受重視的程度差一些。
價錢嘛,也相對低一些。
但,這是官仿,還是宣德官仿!一萬,必是個大漏兒!
其實吳奪并不了解宣德官仿汝窯器的市場行情,但不用查就敢斷定,便宜不了。
雖然內心很興奮,但吳奪表面控制得還不錯,同時不斷自我提醒要冷靜。
而在冷靜的過程中,吳奪倏然間卻又生出一種感覺,這攤主,似乎哪里不對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