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當無業游民,明天就可以到我的大雅齋來嘛!”章成錦笑呵呵接了一句,現場又起了一陣笑聲。
“老章,能讓你如此看重,這個年輕人看來有兩把刷子啊。”同座的金聲振笑著低語一句。
羅宇澤最后一個起來,笑嘻嘻說道,“各位大佬,其實我就算個熟臉兒了,多了不說少了不嘮,先看看我今天帶來的東西吧!”
說著便捧著木盒來到了居中的圓桌邊,將木盒放到了圓桌上。
“小羅是個實戰派。”寧元祺起身應道,“那行,就從他開始吧,先讓年輕人展示下他們收藏的好東西。”
羅宇澤比較賊,擺出一副求教的態度,說自己覺得是北宋定窯的真品,但總歸眼力不到位,希望前輩們給吃個定心丸;同時,他也把覺得紫銅鑲口是民國做的先給點出來了。
畢竟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亮出來很吸引人,羅宇澤介紹之后,大家都輪番上前看了看。
吳奪沒有上前,自己坐在桌邊,悠閑地剝了些瓜子吃。
胡允德和陳永鈞看完一起回來,結果他倆居然一致認定,這就是到代的北宋定窯大碗!只不過是民國加了紫銅鑲口做舊。
雖然吳奪也看不出破綻,但還是有些吃驚,這兩位,難道也一點兒破綻也看不出來嗎?
更讓吳奪吃驚的還在后頭,幾乎所有人都認定這大碗是到代的!
這碗做得這么牛逼?
不過,之所以說“幾乎”而不是全部,是因為有人并沒有發表意見;同時,還有一個人,明確表示不到代。
這個人是章老。
章老的地位很高,但是在座的不少人也都頗為自負,不可能因為一句“不到代”就茍同。
既然說“不到代”,章老在最后是要做闡釋的。
章老好整以暇,居然先吟了兩句詩: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在座的都是高手,一聽這個,便知道章老要從這只大碗的“淚痕”上做文章。
定窯白瓷的釉很薄,加上獨特的覆燒之法,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流釉的現象,燒成后會形成流釉的痕跡,這種痕跡如同淚珠,故被稱為淚痕。
獨特的流釉淚痕,只在北宋的定窯白瓷上才有。
章老這兩句詩,成功讓現場安靜下來,他接著說道:
“本來我也不能認定不到代,但在很多年前,曾經有一個絕頂高手和我探討過,讓我受益匪淺。
北宋中期以后覆燒的定窯白瓷,基本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白中微微泛黃,俗稱象牙白;一種釉內調粉,更加雪白,俗稱粉定。
這位高手告訴我,同樣大小的器物,象牙白的淚痕,絕不會比粉定的淚痕小。這一點,我后來研究過,果然如此。不管是通過觀摩博物館的、藏家的實物,還是參研大量的資料、圖片。
巧得很,我有一件粉定碗,比這件象牙白大碗還要小一圈,但是淚痕卻要更大。換句話說,這件象牙白大碗的淚痕,偏小了!
眾所周知,高仿北宋定窯,淚痕是個極大的難點,做出來就不容易。這一件,的確是超一流的工手,但因為淚痕偏小這一點,我才認為不是北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