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十幾件唐代越窯的精品青瓷,秘色瓷的面紗由此被揭開。
法門寺地宮的秘色瓷出土之后,關于秘色瓷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五代吳越國錢氏家族墓群、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宋代周王趙祐墓······等等考古現場,都發現了秘色瓷。
唐代瓷器有著名的“南青北白”,南方越窯青瓷,北方邢窯白瓷;其中越窯的秘色瓷,邢窯“盈”字款白瓷,其實就相當于官窯的雛形了,主要是為皇家定制,老百姓無權使用。
“哎?你這一說,倒真有可能啊!回頭我去看看吳越國的秘色瓷的資料,對比研究一下。”寧霜連連點頭。
這件五代秘色瓷缽式洗,別看不是站著的大件,而且還有道沖,但保守估計,價值也得百萬以上!
五百塊······
吃完了飯,吳奪問道,“待會兒還逛么?”
“今天運氣太好了,要不算了?”
“也行。”吳奪想了想,手里還拿著好幾件值錢的東西呢。
兩人便就此回到了寧霜的住處。
“你歇會兒,我來吧。”吳奪知道寧霜想刷出來豹房銅牌看看,自告奮勇。
“眼力你沒問題,清理你不在行的。”寧霜笑笑,“我跟攤主要刷子,不過是為了不讓他起疑;其實他的刷子是普通刷子,用不上,我這里有工具。”
“好吧,那我跟著學習一下。”
寧霜拿出了一個小工具箱,先拿出了一管像牙膏的東西,在豹房銅牌上均勻涂抹了一層,而后又泡到了清水中。
泡的時間不長,也就半個小時左右;寧霜接著便用一把刷毛很細密的小刷子刷洗了一番。
這一刷,上面的臟污居然輕松被刷下來了!露出了紫紅色的銅質。
“這種銅器去污膏,能軟化臟污,卻不傷銅質。”寧霜刷洗干凈之后,又很仔細地擦干了。
吳奪不由問道,“這樣是不會是影響包漿?我本來還想只用清水刷洗呢!”
“影響微乎其微。待會兒你就知道了。”寧霜說著,隨即又在另一個小碗里倒上了一種溶液,雖然是透明的,但看起來帶油性,有點兒粘稠。寧霜將豹房銅牌又放到里面泡上了。
“這種溶液主要是保養。”寧霜指了指溶液中正面朝上的銅牌,“你看,這個是‘豹字伍佰貳拾伍號’!銅質,做工,字體都沒問題!”
“真是正德皇帝的豹房銅牌!”吳奪嘆道,“從編號來看,當時鑄造量不小啊,市面上居然沒聽說過。”
“你稍等。”寧霜洗了手,而后來到客廳,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翻到其中一頁,“你看。”
這是一本《骨董瑣記》,是近代史學家鄧之誠先生的作品。
吳奪看向寧霜指著的地方:
“吳騫客藏豹字銅牌,上有穿,兩面有文,正面隱起作豹像。橫刻‘豹字陸佰拾號’······此牌傳世當移,與騫客同時藏者,當有數人······”
“這么說,至少民國時期就有好幾個人有了!看來,除了國家博物館那塊,很多收藏者可能就是秘而不宣啊!”
“是啊,就比如這一塊,我們得手了,也不會說啊!”寧霜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