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就是推推搡搡,接著又有中年婦女傳出“耍流氓”的叫喊聲,接著又有“瓶子被他踢碎了”的驚呼······
這事兒,怕是不能善了。
一個小小的鄉鎮集市,也是一個江湖。
什么叫江湖?那就是你得按江湖規矩來,不然的話,想講其他的規矩或者**律,說不定就晚了。就像這個男子,碗的事兒其實說穿了也沒啥問題,但是“耍流氓”和“踢碎”人家的瓶子,那可得算啊。
雖然他可能沒有“耍流氓”,碎了的瓶子也未必是他踢的。
一切的起因,只不過是因為他用了極不尊重人的方式問價,同時,又沒有扳回的能力。若他能看出碗是接底的,以此為把柄,說不定攤主也就不鬧事了。
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有好事者還哇哇起哄。
吳奪在外圈嘆了口氣,向前走去找吳大志。
結果,找到吳大志的時候,發現他也蹲在一個攤子前。
“您不是說沒逛頭么?”吳奪挨著他蹲下來,卻看他手里正拿著一個一尺多大的摩羯魚壺。
“碰上好看的東西就看看。”吳大志一邊應著,一邊繼續看。
當著攤主的面兒,吳奪沒再多說,而且他也相信老財主有眼力鑒定真偽。
摩羯魚壺,是遼代的三彩瓷器,故宮里有一件,一級文物;市面上非常罕見,要說在一個鄉鎮大集上能碰上真品,吳奪壓根不可能信。
這個摩羯魚的造型,其實就是魚化龍的瞬間,腦袋已具龍頭特征,身子還是魚。
遼代瓷器,有很著名的三個經典造型,摩羯魚壺是其中的一種,也是如今最難見到的一種,甚至吳奪都沒聽說過拍賣記錄。
另外兩種,一種是雞冠壺,扁的,像個皮囊,符合游牧民族使用特征;上半部分,有凸起的像雞冠的形狀,一般“雞冠”上還有孔,便于穿系。
還有一種是雞腿瓶,外型像個細長的雞腿,瓶身有一圈一圈的橫向棱線。這也符合游牧民族特征,雞腿瓶是插在馬兜里的,棱線主要為了防滑。
“這種壺,你這里就這一個么?”吳大志開了口,“多的話,我想挑一挑。”
吳奪聽他這么一問,心說看來就是當工藝品買著玩玩。
攤主是個四十歲左右的漢子,“哎喲,老爺子,這是古董,弄一個就不容易,這還是我在鄰縣收的。”
“啥老不老新不新的,行了,說價兒吧。”吳大志說著,順手放到了吳奪腳邊。
吳奪接著拿了起來,一搭手分量就不對,忒輕了;一看底,胎果然不對。
本來這種遼三彩瓷器,因為胎色灰黃還常常夾雜紅色斑點,是要在胎上加一層細膩的白色化妝土的,胎和化妝土先燒成,接著再上釉二次燒制。
這件呢,直接用了白胎,沒加化妝土,而且是直接上釉一次燒成的。
不能說是現代工藝殘次品吧,但也就是現代工藝低仿品。
不過,這東西的釉色做得夠艷麗,還挺好看。
攤主看了看吳大志,抬手比量了個“八”的手勢。
“八十啊?”
“老爺子,我說了這是古董,正兒八經大幾千收來的。”攤主還在強調古董。
實際上,吳大志上來說這東西多的話他想挑一挑,就已經點出來了,表明他知道是工藝品。攤主也不傻,但還得一直堅持說古董,因為擺上來之后,這一個集上就不能改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