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不是一般的東西啊!”
“噢?既然是大家伙,那成化斗彩、雍正琺瑯彩這些都可以排除了,難不成是元青花?”
“小吳你這時候還打趣我,我只說大家伙,可沒說是天價貨啊。不過,這東西要是真的,那也算重器了!”
“老魏不是我打趣你,是你一直在賣關子啊。”
“我這也是因為重視,說話啰嗦了點兒。”魏風放下筷子,“洪武釉里紅!”
“噢?那可也真算得上重器了!”
釉里紅和青花出現的時期差不多,都可以說是元代。雖說元青花之前也有“宋青花”,但畢竟不算成熟的工藝。
而且,釉里紅和青花,工藝流程一致,都是釉下彩;不過青花是“釉里藍”罷了。青花用的著色劑是鈷料,釉里紅則是銅料。而出來的青花和釉里紅的發色,實際上是氧化鈷和氧化銅。
不過,青花一經出現,從元代到現在,七百余年一直延續,就沒有中斷過。
但是釉里紅,卻時斷時續。釉里紅是元代創燒,但是技術不行,主要靠碰,孤兒精品很少。
釉里紅技術穩定且充分燒制的時間段,就兩個:明初、清三代。
銅作為著色劑,很不好控制發色,大大影響成品率。燒不好,不是深得成了“釉里黑”,就是燒沒了成了“釉里白”。
明初洪武時期,因為朱元璋的喜好,大力攻克技術難題,大量燒造釉里紅,出現了不少精品。
朱元璋是非常喜歡紅色的,他姓“朱”,年號“洪”武也和“紅”同音,加之朱元璋對青花并不感冒,所以洪武時期的瓷器,釉里紅燒造的比青花要多。
當然這個“多”是相對的,因為洪武時期燒造的青花本來就很少。同時,在洪武時期,雖然釉里紅燒造技術提高了,但廢品率也不低,所以比起其他瓷器品種來,洪武釉里紅的總量相對還是很少。而如今傳下來的,那就更少了。
洪武釉里紅有個顯著特點,往往都是大器型大個頭,看著很霸氣。這和后來永宣時期的釉里紅,風格對比很明顯。
而在宣德朝之后,釉里紅停燒了。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宣德之后官窯瓷器進入了一個“黑暗期”,常規品種都少了,釉里紅燒造難度這么大,干脆就停了。
洪武釉里紅瓷器,不僅是官窯,而且限定作為宮廷用瓷,完全退出民間流通領域。這和青花瓷器一直基本維持著官窯民窯平行的生產格局是不同的。
而后來清三代的釉里紅,終究和洪武釉里紅差著不小的年份。所以,在市場認可度、特別是從拍賣紀錄上看,在釉里紅瓷器之中,洪武釉里紅長期占據著龍頭老大的位置。
所以,魏風一說洪武釉里紅,吳奪還真是有點兒小激動,“什么器型?”
“石榴尊!半米高呢!”
石榴尊這個器型,一聽就知道像石榴。短頸圓腹圈足,特別是唇口外翻,像是石榴熟了張開的口兒。
“我去,我怎么越聽越玄乎啊?”吳奪皺了皺眉,“洪武釉里紅,就算是盤子碗的這種趴著的器型,那也不便宜了,你這撲通一聲說出個石榴尊······”
“所以我很謹慎啊,上次看了一次,這次又約了一次。不過貨主也說了,今天是最后一次了。”
吳奪又問,“你說的這貨主是你表舅介紹的對吧?應該不是行里人了?干嘛的呢?”